胃病一般治疗需生活方式调整(规律作息、避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保持心情舒畅)及饮食规律(定时定量),药物治疗有抑酸、胃黏膜保护、促胃肠动力药物,特殊人群中儿童优先非药物干预且用药谨慎,孕妇先非药物治疗需咨询医生,老年人用药要考虑相互作用并监测肝肾功能。
一、一般治疗
1.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因长期熬夜可能干扰胃肠生物钟,影响消化功能;避免摄入辛辣、油腻、过酸(如醋、酸性水果)、过甜(如甜品、含糖饮料)等刺激性食物,这类食物可直接刺激胃黏膜,加重胃部不适;严格戒烟限酒,吸烟时产生的尼古丁等物质会影响胃黏膜血液循环,饮酒会直接损伤胃黏膜,加重胃病症状;保持心情舒畅,长期精神紧张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胃肠功能,诱发或加重胃病。
2.饮食规律:定时定量进餐,避免过饥过饱,例如每日可分为三餐,每餐进食量适中,使胃能规律地进行消化蠕动,维持正常的消化节律,减轻胃的消化负担。
二、药物治疗
1.抑酸药物:当存在胃酸分泌过多导致胃痛、反酸等症状时,可选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或H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等),质子泵抑制剂通过特异性抑制胃黏膜壁细胞上的质子泵,阻断胃酸分泌的最后步骤,从而强效抑制胃酸分泌;H受体拮抗剂则通过竞争性阻断胃壁细胞上的H受体,抑制基础胃酸及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
2.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该药能迅速中和胃酸,并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有效隔离胃酸、胆汁等对胃黏膜的侵蚀,同时还可促进胃黏膜修复因子的分泌,利于受损胃黏膜的愈合。
3.促胃肠动力药物:对于出现腹胀、早饱等胃动力不足表现的患者,可使用多潘立酮等促胃肠动力药物,其作用机制是增强胃肠道平滑肌的蠕动,促进胃排空,改善消化不良相关症状。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胃病时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如调整饮食为易消化、温和的食物,如粥类、软面条等。用药需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胃黏膜有明显刺激或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必须用药时需在医生严格指导下选择儿童专用剂型,因为儿童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善,药物代谢能力与成人不同,不当用药易引发不良反应。
2.孕妇:孕妇患胃病时首先尝试非药物治疗,通过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缓解症状。若必须用药,需咨询妇产科及消化科医生,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因为许多药物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需严格权衡利弊。
3.老年人:老年人患胃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用药时需充分考虑药物相互作用。同时,老年人胃黏膜修复能力较弱,使用药物治疗时要密切关注药物对胃黏膜的影响,定期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可能影响药物代谢,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