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肝病包括病毒感染引发的病毒性肝病(乙肝经血液等传播可致慢性肝炎等,丙肝经血液传播可发展相关肝病)、与肥胖等相关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因高热量饮食等致脂肪沉积可进展)、与长期大量饮酒相关的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酒精及代谢产物损伤肝细胞)、自身免疫异常攻击肝脏的自身免疫性肝病、遗传代谢障碍的遗传代谢性肝病(如肝豆状核变性铜代谢障碍等)、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药物性肝病,特殊人群中儿童病毒性肝病需母婴阻断,肥胖人群要控体重等,长期饮酒者减酒,遗传代谢性肝病家族史需基因筛查。
一、病毒性肝病
由病毒感染引发,常见如乙型病毒性肝炎,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及性传播,乙肝病毒持续感染可致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丙型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血液传播,可发展为慢性丙肝进而引发相关肝病,病毒持续复制会逐步损伤肝脏组织。
二、脂肪性肝病
(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与肥胖、胰岛素抵抗等相关,肥胖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常因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等因素导致脂肪在肝脏过度沉积,初期多为单纯性脂肪肝,若病情进展可发展为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
(二)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与长期大量饮酒密切相关,长期饮酒超过一定量(男性每日酒精摄入超过40克,女性超过20克,持续5年以上)易引发,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会直接损伤肝细胞,导致肝脏脂肪变性、炎症等病变。
三、自身免疫性肝病
如自身免疫性肝炎,是机体免疫异常攻击肝脏导致的炎症,多见于女性,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紊乱有关,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肝脏细胞识别为外来异物进行攻击,从而引发肝脏持续炎症损伤。
四、遗传代谢性肝病
例如肝豆状核变性,是由于铜代谢障碍导致铜在肝脏等器官沉积,有遗传倾向,患者体内铜代谢相关基因异常,使得铜无法正常排出而在肝脏蓄积,损害肝脏功能;血色病是铁代谢异常引起铁过载损害肝脏等器官,机体铁代谢调节机制失常,导致铁过度沉积于肝脏,影响肝脏正常结构和功能。
五、药物性肝病
由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任何药物都可能导致,用药过程中需关注肝脏功能变化,药物进入人体后经肝脏代谢,部分药物的毒性成分或代谢过程可能对肝细胞造成损伤,引发肝脏炎症、坏死等病变。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病毒性肝病:需注意母婴传播风险,孕期女性乙肝病毒携带应做好母婴阻断,降低儿童感染乙肝病毒的几率。
肥胖人群:预防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要控制体重、合理饮食,通过均衡膳食、增加运动量等方式减少脂肪在肝脏的沉积,降低肝病发生风险。
长期饮酒者:需警惕酒精性肝病,应尽量减少饮酒量,避免因长期大量饮酒对肝脏造成持续性损伤。
有遗传代谢性肝病家族史人群:建议进行基因筛查等早期干预,以便早发现、早采取措施控制病情发展,降低遗传代谢性肝病对健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