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观察需细致监测癔症患者精神与躯体症状具体特征及动态变化、关注不同人群情绪波动;心理护理要以亲切耐心姿态构建护患关系并进行个性化疏导;生活护理需保障饮食均衡、营造舒适休息环境并合理安排休息活动;并发症预防要防范自伤或伤害他人、预防躯体并发症。
一、病情观察
1.症状表现监测:细致观察癔症患者精神症状(如情感爆发时的哭闹、尖叫频次及持续时长,行为紊乱程度等)与躯体症状(瘫痪部位、失明范围、失音状态等),明确症状具体特征及动态变化,依据症状呈现精准评估病情严重层级,为护理策略制定提供依据。例如儿童癔症患者在不同场景下的情绪激动程度及躯体异常表现需持续追踪记录。
2.情绪状态关注:留意患者情绪波动,儿童癔症患者着重观察其在家庭、学校等环境中的情绪反应变化,成人患者聚焦焦虑、抑郁等情绪的起伏,情绪异常变化可作为病情转归的参考指标,如成人患者长期处于过度焦虑状态可能提示病情需强化干预。
二、心理护理
1.护患关系构建:以亲切、耐心姿态与患者沟通,儿童癔症患者可借助游戏互动等方式拉近距离,成人患者秉持平等尊重原则交流,营造信任氛围,此为心理护理的根基,信任关系助力患者吐露内心困扰。比如通过温和交流让儿童患者逐渐放下戒备。
2.个性化心理疏导:针对儿童癔症患者,运用游戏治疗等非言语沟通途径探寻内心诉求,引导释放压力情绪;成人患者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等,协助剖析并纠正不合理认知,引导以积极心态应对疾病相关问题,像助力成人患者梳理因生活事件引发的不合理担忧并加以调整。
三、生活护理
1.饮食护理:保障饮食均衡,儿童患者注重营养搭配契合生长发育需求,成人患者依躯体症状状况调整饮食,若存在吞咽困难等情况提供软食或流质饮食,在保证营养摄入同时规避呛咳等意外,儿童患者饮食需特别留意食材安全性与易消化性。
2.休息与活动护理:营造安静舒适休息环境,儿童患者确保充足睡眠时间,成人患者合理规划休息时长,依据躯体症状状况指导适度活动,如躯体无严重瘫痪等症状时鼓励适度散步,促进血液循环与身心放松,活动量需适配,避免过度劳累加重身体负担,儿童活动时需关注其体能承受范围。
四、并发症预防
1.自伤或伤害他人防范:对情绪激动、有冲动行为倾向的癔症患者,将危险物品远离,儿童患者安排专人陪伴,防止抓伤、撞击等自伤行为,成人患者密切观察行为动向,及时制止可能伤害他人的冲动行径,确保患者及周边人员安全,儿童陪伴需时刻保持注意力集中。
2.躯体并发症预防:针对存在瘫痪等躯体症状患者,定时协助翻身、按摩受压部位,儿童因皮肤娇嫩更需严防压疮,成人同样关注受压皮肤状况,开展关节被动活动维持关节活动度,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儿童关节活动时动作需轻柔,契合其身体发育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