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胀气是腹部气体积聚致膨隆伴胀满等表现,成因包括进食习惯、饮食的生理性因素及消化系统、其他系统疾病的病理性因素,儿童因喂养不当易出现需合理喂养,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要均衡饮食等,孕期女性因激素等易出现需少食多餐等,出现腹胀气先调整饮食运动,持续不缓解或有严重症状要就医且优先非药物干预。
一、腹胀气的定义
腹胀气是指腹部气体积聚过多,导致腹部膨隆的一种症状,可表现为腹部胀满感,有时可伴有腹痛、嗳气、排气异常等表现。
二、腹胀气的成因
(一)生理性因素
1.进食习惯:进食过快、边吃边说话等可使大量空气随食物进入消化道,从而引起腹胀气。例如,快速进食碳酸饮料、咀嚼口香糖等行为,会让较多气体摄入胃肠道。
2.饮食因素:食用易产气食物,如豆类、洋葱、土豆、红薯等,这些食物在肠道被细菌分解发酵可产生较多气体;此外,摄入过多高脂、高糖食物也可能影响胃肠消化功能,导致产气增多。
(二)病理性因素
1.消化系统疾病:如胃肠动力不足(常见于老年人、长期缺乏运动者)、肠道菌群失调、肠梗阻(可因肠道肿瘤、肠粘连等引起,肠道内容物通过障碍致气体积聚)、肝胆胰腺疾病(如胆囊炎、胰腺炎等可影响消化液分泌,进而影响食物消化,导致产气异常)。
2.其他系统疾病:某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引发腹胀气,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因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胃肠蠕动减慢,气体排出受阻。
三、不同人群腹胀气的特点及应对
(一)儿童
儿童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若喂养不当(如奶嘴孔过大致婴儿吸奶时吞入过多空气、添加辅食不规律等)易出现腹胀气。家长需注意合理喂养,避免宝宝在哭闹时喂奶,喂奶后可适当拍嗝。若腹胀气持续不缓解且影响宝宝进食、精神状态,需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消化道疾病。
(二)老年人
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胃肠蠕动减慢,容易发生腹胀气。日常应注意均衡饮食,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以促进胃肠蠕动,适度进行散步等轻体力活动。若腹胀气频繁出现且伴有体重下降、便血等异常情况,需警惕消化系统疾病,应及时就诊。
(三)孕期女性
孕期女性由于激素变化及子宫增大压迫肠道,易出现腹胀气。饮食上应少食多餐,避免食用易产气食物,可适当进行散步等运动。若腹胀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处理,一般不优先使用药物干预,以非药物调整为主。
四、腹胀气的观察与处理原则
当出现腹胀气时,首先可通过调整饮食(减少易产气食物摄入、细嚼慢咽等方式)、适度运动(如散步等)来尝试缓解。若腹胀气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剧烈腹痛、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严重症状时,需立即就医,进一步排查是否存在器质性病变,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处理,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改善症状,避免自行滥用药物,尤其要注意低龄儿童腹胀气时避免不恰当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