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疫苗过敏反应分速发型与迟发型,速发型短时间内有皮肤皮疹、呼吸道卡他症状及口唇眼睑水肿等,迟发型数小时至数天有皮肤湿疹样改变、低热等,特殊人群中曾有过敏史儿童要告知医生评估接种,既往接种过敏史儿童应避免再接种,健康儿童接种时现场需配备急救医护及设备且观察至少三十分钟并交代注意事项。
一、速发型过敏反应
1.皮肤表现:接种后较短时间内(通常数分钟至1小时内)可出现皮疹,常见为荨麻疹,表现为皮肤表面凸起的风团样损害,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颜色可呈红色或苍白色,伴有瘙痒感。这是因为疫苗中的某些成分作为过敏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释放组胺等介质,导致皮肤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从而出现皮疹。
2.呼吸道症状:可能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严重时可发生喉头水肿。喉头水肿是较为危险的情况,会导致气道狭窄,影响通气,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危及生命。其发生机制是过敏原引发机体免疫反应,使得喉部黏膜下组织水肿,阻塞气道。
3.其他速发表现:还可能出现口唇肿胀、眼睑水肿等,这也是由于局部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是机体对疫苗过敏的快速免疫反应体现。
二、迟发型过敏反应
1.皮肤表现:一般在接种后数小时至数天出现,皮肤症状相对较缓,可能表现为湿疹样改变,皮肤出现红斑、丘疹,伴有一定程度的渗出等,与机体免疫反应逐步发展,炎症介质持续作用有关。
2.全身症状:可能出现低热情况,体温一般在37.5℃-38.5℃左右,是机体免疫应答过程中产生的炎性介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的体温轻度升高,通常随着机体对过敏反应的逐步调节,体温可自行恢复正常。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有过敏史儿童:对于曾有过食物过敏、药物过敏等情况的儿童,在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前,家长需详细向医生告知过敏史,尤其是对轮状病毒疫苗成分(如疫苗中的乳糖、疫苗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某些辅料等)的过敏情况。因为这类儿童发生过敏反应的风险较无过敏史儿童更高,医生会根据具体过敏史评估是否能接种该疫苗。若既往对类似疫苗有严重过敏史,则绝对禁忌接种轮状病毒疫苗。
2.既往接种有过敏史儿童:如果儿童既往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后出现过过敏反应,无论当时过敏反应的严重程度如何,都应避免再次接种该疫苗,以防止再次发生严重过敏事件。在后续儿童健康管理中,需选择其他合适的预防轮状病毒感染的措施,并向医生说明既往接种过敏情况,以便制定更安全的健康防护方案。
3.健康儿童接种时的注意事项:健康儿童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时,接种现场必须配备具备急救能力的医护人员及相应急救设备。医护人员需在儿童接种后观察至少30分钟,以便能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并进行处理,同时向家长交代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如让儿童在接种后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等,密切关注儿童接种后的身体状况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