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胀气可由饮食因素如暴饮暴食、进食过快、摄入过多产气食物所致,也可因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引发,还受长期精神心理因素影响,药物不当使用会刺激胃肠黏膜,腹部着凉或疾病继发也会间接导致。
一、饮食因素导致
1.暴饮暴食:短时间内摄入大量食物,超出胃肠的消化承受能力,胃肠需要耗费更多能量来消化,易引发胃肠蠕动紊乱,出现胃痛胀气。例如一次性进食过多油腻、高蛋白食物,会使胃排空延迟,导致胃部胀满不适并伴有疼痛。
2.进食过快:进食时狼吞虎咽,会吞入较多空气,同时未充分咀嚼的食物会加重胃肠消化负担,从而引起胃胀,进而可能牵扯到胃部产生疼痛。
3.摄入过多产气食物:某些食物本身易在胃肠内被细菌分解发酵产生气体,如豆类、洋葱、碳酸饮料等,大量食用后会导致胃肠道内气体积聚,引发胃胀,若气体刺激胃黏膜或胃肠蠕动异常则可能伴随胃痛。
二、消化系统疾病引发
1.胃炎:包括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胃黏膜受到炎症刺激,其分泌和运动功能发生紊乱,会出现胃痛,同时炎症影响食物消化进程,导致食物在胃内滞留,产生胀气感。例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引发的慢性胃炎,炎症长期存在会反复刺激胃黏膜,导致胃痛胀气反复发作。
2.胃溃疡:胃内的溃疡面在胃酸刺激下会出现疼痛症状,且溃疡会影响胃的正常消化排空功能,使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延长,引起胃胀,尤其在进食后疼痛和胀气可能加重。
3.消化不良:分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和由其他疾病引起的继发性消化不良,胃肠消化酶分泌不足或胃肠动力障碍,导致食物不能及时被消化吸收,在胃肠内发酵产气,出现胃胀,同时未消化的食物刺激胃肠黏膜可引发胃痛。
4.胃肠功能紊乱:精神因素、饮食不规律等多种因素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胃肠蠕动失调,一方面气体在胃肠内积聚造成胃胀,另一方面胃肠平滑肌异常收缩可能引起胃痛。
三、精神心理因素影响
长期处于压力大、焦虑、抑郁等不良精神状态下,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胃肠的正常功能。例如会抑制胃肠蠕动,使食物在胃肠内停留时间延长,气体积聚,同时神经调节异常可能导致胃肠感觉过敏,出现胃痛胀气的主观感受,且这种精神心理因素引发的症状可能在压力大时加重。
四、药物因素作用
某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长期或不恰当使用时会对胃肠黏膜产生刺激,损伤胃黏膜屏障,引起胃黏膜炎症、糜烂等,进而出现胃痛,同时药物可能影响胃肠蠕动功能,导致胀气。
五、其他因素导致
1.腹部着凉:腹部受到寒冷刺激,会使胃肠平滑肌痉挛,胃肠蠕动紊乱,一方面平滑肌痉挛可引起胃痛,另一方面蠕动紊乱导致气体积聚出现胃胀。
2.疾病继发:如胆囊疾病、胰腺疾病等,也可能影响消化功能,间接导致胃痛胀气。例如胆囊炎时,胆汁分泌和排泄异常会影响脂肪消化,进而影响胃肠消化过程,引发胃部不适和胀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