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症会表现出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两方面的症状。精神症状有情感爆发(受刺激后尽情发泄等,发作时长与周围人态度有关)、意识障碍(包括意识朦胧和昏睡状态等,儿童表现可能不同)、遗忘(局限性和选择性遗忘等,与心理防御机制有关);躯体症状中运动障碍有痉挛发作(类似癫痫大发作但无咬破舌头等表现)、瘫痪(单瘫等,无相应阳性体征)、震颤(肢体粗大或细微震颤,无神经系统病变证据);感觉障碍有感觉缺失(失明等,检查无异常)、感觉过敏(对一般刺激感受性增高)、癔症球(咽部异物感,检查无异常)。
情感爆发:常在精神受到刺激后突然发作,表现为尽情发泄,哭闹不止、捶胸顿足、撕衣毁物等,发作时间长短与周围人态度有关。例如,在受到委屈等精神刺激后,短时间内可能出现较为剧烈的情感宣泄行为,儿童可能表现为持续较长时间的哭闹且难以安抚,这与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相对较弱且可能因生活中的小挫折等引发情感爆发有关。
意识障碍:包括意识朦胧状态,患者的意识范围缩小,精神活动局限于与发病有关的不愉快体验,对外界其他事物反应迟钝;还有昏睡状态,患者处于类似睡眠的状态,但呼唤时可有一定反应。对于儿童癔症患者,意识障碍可能表现为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减少,对亲人的呼唤回应不及时等,这可能与儿童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在面对精神压力时更容易出现意识层面的改变有关。
遗忘:表现为对近期发生的事件不能回忆,称为局限性遗忘;对自身经历的重大事件不能回忆,称为选择性遗忘。这种遗忘可能与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关,通过遗忘来逃避一些难以承受的记忆内容。
躯体症状方面:
运动障碍:
痉挛发作:类似癫痫大发作,但无咬破舌头、大小便失禁等表现,发作时四肢不规则抖动、双眼紧闭、呼吸急促等。儿童癔症性痉挛发作可能与儿童的模仿能力以及心理暗示等有关,比如看到他人有类似发作表现后可能在心理暗示下出现类似症状,但发作形式相对不典型。
瘫痪:可表现为单瘫、截瘫或偏瘫,神经系统检查无相应阳性体征。例如截瘫患者,下肢不能活动,但肌肉无进行性萎缩等器质性病变的表现。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瘫痪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癔症性瘫痪可能与儿童对身体功能的认知和心理因素影响有关,可能在心理暗示下出现肢体运动功能的异常。
震颤:表现为肢体粗大震颤或细微震颤,如双手抖动等,无神经系统病变的证据。
感觉障碍:
感觉缺失:可表现为各种感觉缺失,如失明、失聪等。失明患者视力检查无异常,失聪患者听力测试正常,但对声音刺激无反应。儿童癔症性感觉缺失可能与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有关,可能因心理因素导致对感觉功能的调控出现异常,比如可能在面对某些恐惧或压力情境时出现暂时的感觉缺失表现。
感觉过敏:对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如皮肤轻微触摸就感觉疼痛难忍。
癔症球:患者自觉咽部有异物感,吞之不下,吐之不出,但咽喉部检查无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