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移植是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遗传性疾病等的手段,适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及遗传性疾病,准备工作含患者评估、供者选择(血缘、非血缘、脐带血),手术过程包括造血干细胞采集(骨髓穿刺、外周血采集)与输注移植,术后护理有层流病房隔离、指标监测、预防并发症、心理支持,不同人群注意儿童需严格无菌及心理营养,老年关注耐受与脏器,女性需沟通生育影响。
一、定义
骨髓移植是将健康供者的造血干细胞通过静脉输注到患者体内,重建患者正常造血与免疫系统的治疗手段,可用于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急性白血病等)、某些遗传性疾病(如重型地中海贫血等)及部分免疫系统疾病等。
二、适用情况
1.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急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等,当患者自身骨髓被恶性细胞浸润丧失正常功能时,需通过骨髓移植重建造血系统。
2.遗传性疾病: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此类疾病导致患者自身造血功能异常,依赖骨髓移植恢复正常造血。
三、准备工作
1.患者评估:需进行全面身体检查,包括肝肾功能、心肺功能等评估,以确定患者身体状况能否耐受骨髓移植手术。
2.供者选择
血缘供者:如兄弟姐妹,需进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等检查,尽量选择配型合适的供者。
非血缘供者:通过骨髓库寻找匹配的非血缘供者,同样需严格HLA配型。
脐带血供者:利用脐带血中的造血干细胞进行移植,适用于部分儿童患者等。
四、手术过程
1.造血干细胞采集
骨髓穿刺采集:通过骨髓穿刺从供者骨髓腔中抽取骨髓血,获取造血干细胞。
外周血采集:通过药物动员供者造血干细胞释放到外周血中,再利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富含造血干细胞的外周血。
2.输注移植:将采集到的造血干细胞通过静脉输注到患者体内,造血干细胞会迁移至患者骨髓,重建造血和免疫功能。
五、术后护理
1.层流病房隔离:患者需入住层流洁净病房,严格无菌环境以预防感染,因为术后患者免疫力极低。
2.指标监测:密切监测血常规等指标,观察造血重建情况,如白细胞、血小板等计数恢复情况。
3.并发症预防:重点预防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感染是术后常见严重并发症,需严格无菌护理;出血则需关注患者凝血功能变化。
4.心理支持:关注患者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尤其是儿童患者需注重心理安抚,帮助其适应治疗过程。
六、不同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免疫力较成人更低,层流病房无菌要求需严格执行,同时需特别关注儿童心理,通过游戏等方式缓解其恐惧情绪,加强营养支持以促进术后恢复。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身体耐受性相对较差,术后恢复可能较慢,需加强营养支持,监测肝肾功能等重要脏器功能变化,注意预防术后感染等并发症。
3.女性患者:骨髓移植可能影响生育功能,需在治疗前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告知移植后可能出现的生殖系统相关影响,提供相应生育保存等相关咨询建议(如有条件可在移植前考虑生殖细胞保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