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治疗有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适用于有蒂或小无蒂息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针对较大或怀疑浸润倾向息肉、冷圈套器息肉切除术适用于小息肉,外科手术用于体积大内镜难切或疑癌变累及深的情况,护理术前有心理疏导和肠道准备,术后需监测生命体征、调整饮食、观察并发症、指导康复,老年人需密切观察恢复等,儿童操作要安全耐心、饮食符合特点并观察异常。
一、结肠息肉的治疗方法
1.内镜下治疗
高频电凝切除术: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方法,适用于有蒂或较小的无蒂结肠息肉。通过内镜将高频电凝设备导入,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效应使息肉组织凝固、坏死、脱落,从而达到切除目的,具有操作相对简便、创伤小的特点。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针对较大的、怀疑有浸润倾向的结肠息肉,可完整切除病变黏膜下层组织,能更精准地处理病变范围较大或形态复杂的息肉,有助于明确病理诊断及彻底清除病灶。
冷圈套器息肉切除术:适用于直径≤10mm的较小息肉,利用圈套器直接套住息肉后进行冷切除,避免了高频电凝可能带来的热损伤,创伤更小,术后恢复相对较快。
2.外科手术治疗:当息肉体积较大、内镜下切除困难,或经病理检查怀疑有癌变且累及肠壁较深时,需行外科手术切除病变肠段,如部分结肠切除术等。
二、结肠息肉的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尤其是对手术有担忧情绪的患者,需耐心沟通,讲解手术的安全性和必要性,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使其以良好心态配合治疗。
肠道准备:术前需进行肠道清洁准备,一般会让患者按医嘱服用泻药,如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等,以排空肠道内容物,确保内镜操作视野清晰,利于息肉的观察和切除。
2.术后护理
生命体征监测: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心率、腹痛及大便情况等,警惕术后出血、穿孔等并发症,若出现剧烈腹痛、黑便或便血增多等异常,需及时告知医生。
饮食护理:术后根据恢复情况逐步调整饮食。一般术后短期内进食流食,如米汤、藕粉等,随后过渡到半流食,如粥、面条等,待胃肠功能基本恢复后再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且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防刺激肠道影响恢复。
并发症观察:除密切关注出血、穿孔外,还需观察有无感染等情况,若出现发热、切口红肿等,需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康复指导:告知患者定期复查结肠镜,一般建议术后1年内复查,若息肉为多发性或有癌变倾向,复查间隔可能更短,以便及时发现新的息肉或复发情况。
3.特殊人群护理要点
老年人: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术后恢复相对较慢,护理时需更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及恢复情况,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等并发症,饮食上需兼顾营养且易于消化,遵循少食多餐原则。
儿童患者:内镜操作时要特别注意操作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护理过程中需更加温柔耐心,避免患儿因恐惧而不配合。术后饮食要符合儿童消化特点,选择清淡、营养丰富且易吸收的食物,密切观察儿童有无腹痛、呕吐等异常表现,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