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大的原因有感染性因素(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和非感染性因素(淤血、血液系统疾病、结缔组织病、脾脏肿瘤与囊肿),其危害包括脾功能亢进相关(血细胞减少致感染、贫血、凝血异常)、压迫相关(压迫胃致消化不良等、压迫肠道致腹痛等)、原发病相关(原发病进展带来严重后果及特殊人群影响)。
一、脾大的原因
(一)感染性因素
1.病毒感染: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由EB病毒感染引起,患者可出现发热、咽痛、肝脾肿大等表现,相关研究显示该疾病中脾大发生率较高;还有巨细胞病毒感染等也可导致脾大。
2.细菌感染:伤寒杆菌感染引发的伤寒病,病程中常出现脾肿大,这是因为伤寒杆菌在体内繁殖并引发免疫反应累及脾脏;败血症时,病原菌随血流到达脾脏,引起脾脏炎症性肿大。
3.寄生虫感染:疟疾是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繁殖并破坏红细胞,可刺激脾脏单核-巨噬细胞增生导致脾大;黑热病由杜氏利什曼原虫感染所致,利什曼原虫在巨噬细胞内寄生繁殖,使脾脏巨噬细胞大量增生,进而引起脾大。
(二)非感染性因素
1.淤血:充血性心力衰竭时,静脉回流受阻导致脾脏淤血,长期淤血会使脾脏纤维组织增生而肿大;缩窄性心包炎也会因静脉回流障碍,造成脾脏血液淤积,引发脾大。
2.血液系统疾病:白血病患者骨髓内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浸润脾脏,导致脾肿大,不同类型白血病脾大表现有所差异;恶性淋巴瘤包括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肿瘤细胞可侵犯脾脏,引起脾脏肿大。
3.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是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机体产生自身抗体攻击自身组织器官,累及脾脏时可导致脾大,患者常伴有发热、皮疹、关节痛等多系统症状。
4.脾脏肿瘤与囊肿:脾脏原发性肿瘤较为少见,但也可引起脾大;脾脏囊肿可分为寄生虫性囊肿和非寄生虫性囊肿,囊肿增大时会使脾脏体积增大。
二、脾大的危害
(一)脾功能亢进相关危害
脾大常伴随脾功能亢进,导致血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时,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红细胞减少会引起贫血,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症状;血小板减少时,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易出现皮肤瘀点、瘀斑,严重时可发生内脏出血等。
(二)压迫相关危害
脾大到一定程度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器官,比如压迫胃部可引起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症状;压迫肠道可能导致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等。
(三)原发病相关危害
如果脾大是由血液系统疾病或结缔组织病等引起,原发病的进展可能会带来更严重后果。例如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导致的脾大,病情若未得到有效控制,会进一步影响骨髓造血功能,使病情恶化;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多系统,脾大只是其中一个表现,若病情活动,还可能出现肾脏、心脏等多器官受损的情况。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脾大可能影响生长发育,且儿童免疫力相对较弱,脾功能亢进导致的感染风险更高,需要更加密切关注原发病的控制和脾大带来的一系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