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典型并发症,由肝脏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改变致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等使腹腔液体异常积聚,发病机制含门静脉高压致腹腔内脏血管床静水压增高、低白蛋白血症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致排钠排尿减少促腹水形成,临床表现有腹胀等,辅助检查有超声查腹水、血液查肝功等、腹腔穿刺抽液鉴病因,治疗原则有限制钠水摄入、利尿、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难治性腹水处理,特殊人群如老年人需监测电解质等,儿童罕见多与先天代谢病相关,女性需关注激素与病情关联,合并基础病史者要兼顾相关病情调整方案。
一、定义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进入失代偿期的典型并发症,由肝硬化导致肝脏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引发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等,致使腹腔内液体异常积聚的临床综合征。
二、发病机制
1.门静脉高压:肝硬化使肝内血管床受挤压,门静脉阻力增加,导致腹腔内脏血管床静水压增高,组织液回吸收减少而漏入腹腔。
2.低白蛋白血症:肝硬化时肝功能减退,白蛋白合成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促使液体从血管内漏入腹腔。
3.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肝硬化致肾血流减少,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排钠和排尿减少,进一步促进腹水形成。
三、临床表现
患者常出现腹胀、腹部膨隆,严重时可伴行走困难、呼吸困难,查体可见移动性浊音阳性等体征,合并感染时可出现发热、腹痛等表现。
四、辅助检查
1.超声检查:可发现腹腔内游离液体,明确腹水程度及分布。
2.血液检查:可见白蛋白降低、凝血功能异常等,反映肝功能及全身营养状况。
3.腹腔穿刺抽液:通过检查腹水性质(漏出液或渗出液),辅助鉴别病因,如漏出液常见于门静脉高压等,渗出液多提示感染等情况。
五、治疗原则
1.限制钠水摄入:钠摄入量限制在88~176mmol/d(相当于食盐2~5g/d),水摄入量限制在1000ml/d左右,低钠血症时水摄入量限500ml/d内。
2.利尿治疗:常用呋塞米联合螺内酯,通过排钠排水减轻腹水。
3.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定期输注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以减少腹水生成。
4.难治性腹水处理:可考虑腹腔穿刺放液、腹水浓缩回输、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等,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需密切监测电解质变化,防止因利尿等治疗引发电解质紊乱,治疗过程中应缓慢调整治疗方案,避免液体量骤变加重循环功能障碍。
儿童:肝硬化腹水罕见,多与先天性代谢疾病等相关,治疗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避免使用可能加重肝损害的药物,需严格评估药物对儿童肝肾功能的影响。
女性:治疗时需关注激素水平与病情的关联,用药需权衡对内分泌的影响,避免因药物导致内分泌紊乱加重病情。
合并基础病史者:如合并糖尿病,限制钠水摄入及使用利尿药时需注意血糖监测,避免液体限制或药物影响导致血糖波动过大,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兼顾血糖控制与腹水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