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的感染性因素包括肠道病毒如轮状、诺如病毒经粪-口传播致腹泻,细菌中致病性大肠杆菌可致黏液脓血便、沙门氏菌致肠道炎症伴发热腹痛,寄生虫如阿米巴原虫致暗红色果酱样便、贾第虫影响消化吸收致腹泻;非感染性因素有食物不耐受或过敏、饮食不规律不当刺激肠道,消化系统疾病里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累及全层、溃疡性结肠炎累及结肠黏膜下层)、肠易激综合征与动力等及情绪相关,药物副作用如抗生素致菌群失调,甲状腺功能亢进致代谢快肠道蠕动快,腹部受凉致平滑肌痉挛,婴幼儿肠道功能未完善、老年人胃肠衰退易腹泻。
一、感染性因素
(一)病毒感染
肠道病毒感染是常见原因,如轮状病毒主要感染婴幼儿,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病毒侵袭肠道上皮细胞,影响肠道对水分和电解质的吸收,导致腹泻,常表现为水样便;诺如病毒感染人群较广泛,全年均可发生,同样经粪-口传播,感染后引起肠道炎症,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
(二)细菌感染
1.致病性大肠杆菌:某些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可黏附在肠道黏膜上,繁殖并释放毒素,损伤肠道黏膜,引起腹泻,可表现为黏液脓血便等;2.沙门氏菌:进食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食物后,细菌在肠道内生长繁殖,引发肠道炎症反应,导致腹泻,常伴有发热、腹痛等症状。
(三)寄生虫感染
例如阿米巴原虫感染,阿米巴原虫可侵入肠道黏膜,引起肠道溃疡,导致腹泻,粪便多呈暗红色果酱样;贾第虫感染也是常见的肠道寄生虫感染,会影响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引发腹泻。
二、非感染性因素
(一)饮食因素
1.食物不耐受或过敏:如乳糖不耐受人群,体内缺乏乳糖酶,无法正常消化牛奶中的乳糖,进食含乳糖食物后出现腹泻;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儿,摄入含有牛奶蛋白的食物后,肠道发生免疫反应,导致腹泻;2.饮食不规律或不当:食用过多生冷食物、油腻食物或刺激性食物,如大量进食冰镇饮品、油炸食品、辛辣食物等,会刺激肠道,加快肠道蠕动,引起腹泻。
(二)消化系统疾病
1.炎症性肠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可累及肠道全层,导致肠道黏膜慢性炎症、溃疡等,出现反复发作的腹泻,常伴有腹痛、体重下降等;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表现为黏液脓血便、腹泻等症状;2.肠易激综合征:多见于中青年人群,与肠道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及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患者常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的情况,精神紧张、焦虑等情绪波动可诱发或加重腹泻。
(三)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可引起腹泻不良反应,如抗生素的使用,广谱抗生素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也会破坏肠道正常菌群的平衡,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引发腹泻。
(四)内分泌代谢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快机体新陈代谢,包括肠道蠕动加快,从而引起腹泻。
(五)其他因素
1.腹部受凉:腹部受到寒冷刺激后,肠道平滑肌痉挛,蠕动加快,导致腹泻;2.年龄因素:婴幼儿肠道功能发育尚未完善,消化酶分泌不足等,容易因喂养不当等出现腹泻;老年人胃肠功能衰退,肠道蠕动减慢,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下降,也更易发生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