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有贫血、发热、出血及其他如骨骼关节疼痛、淋巴结及肝脾肿大等症状。贫血表现为一般的面色苍白、乏力等及女性月经周期改变等特殊情况;发热多数早期出现,因免疫力下降继发感染,儿童、老年及有免疫缺陷病史者表现不同;出血有皮肤黏膜瘀点瘀斑、鼻出血等及内脏出血潜在风险;约一半患者有骨骼关节疼痛,部分患者有浅表淋巴结肿大及肝脾轻度肿大。
一、贫血相关症状
(一)一般表现
急性白血病患者早期常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贫血表现。这是因为白血病细胞占据骨髓空间,影响正常造血,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均可能出现,儿童可能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活动耐力下降;成年患者则会在日常活动中容易感到疲劳,比如爬几层楼梯就气喘吁吁等。
(二)特殊情况
对于女性患者,可能会出现月经周期改变,月经量增多等情况,这与贫血导致体内激素调节及血液循环改变有关。而有基础贫血病史的患者,急性白血病导致的贫血可能会使原有症状加重,如本身有缺铁性贫血病史的患者,白血病引发贫血后会更易出现头晕、心悸等症状。
二、发热相关症状
(一)发热特点
多数患者早期会有发热症状,体温可低至38℃左右,也可高达39-40℃以上。发热原因主要是正常造血受抑制,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易继发感染。感染部位多样,如呼吸道、口腔、肛周等。儿童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比成人更易发生感染发热,且病情变化可能更快。
(二)不同人群表现
老年患者发热时,由于机体反应相对较弱,可能发热不典型,体温升高幅度不如年轻人明显,但感染风险同样存在,且恢复相对较慢。有免疫缺陷病史的患者,发生急性白血病后发热情况会更复杂,感染可能更难控制,需更加密切监测。
三、出血相关症状
(一)皮肤黏膜出血
患者早期可出现皮肤瘀点、瘀斑,常见于四肢部位。还可表现为鼻出血、牙龈出血等。这是因为白血病细胞抑制了血小板的正常生成,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儿童患者皮肤较为娇嫩,瘀点、瘀斑可能更易被发现;老年患者皮肤弹性差,出血点可能更容易被忽视,但一旦出现需引起重视。
(二)内脏出血风险
部分患者可能有内脏出血的潜在风险,如消化道出血可能表现为黑便,但早期可能不明显,需通过大便隐血试验等检查发现;泌尿系统出血可能出现血尿,但初期可能只是镜下血尿。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发生出血时需警惕血压波动对出血情况的影响,因为高血压可能加重出血或影响止血效果。
四、其他症状
(一)骨骼关节疼痛
约有一半的患者会出现骨骼关节疼痛,儿童患者相对更常见。疼痛部位多为胸骨、四肢长骨等,疼痛性质可为隐痛、胀痛或刺痛等。这与白血病细胞浸润骨髓及骨膜有关。不同年龄的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和表述可能不同,儿童可能会表现出哭闹、不愿活动等情况。
(二)淋巴结及肝脾肿大
部分患者早期可触及浅表淋巴结肿大,以颈部、腋下、腹股沟等部位多见,肝脾也可能轻度肿大。这是白血病细胞增殖浸润的表现。对于有基础肝脏或脾脏疾病病史的患者,出现肝脾肿大时需注意与原有疾病进行鉴别,评估白血病对肝脾功能的影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