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疾病包括缺铁性贫血因铁摄入不足等致体内铁缺乏及育龄女性、婴幼儿易发,巨幼细胞贫血多因缺维生素B或叶酸及对应人群;白细胞疾病中白血病分急慢性及各人群特点,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由感染、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起;出血性及血栓性疾病里过敏性紫癜是机体对致敏物质变态反应致出血及儿童青少年多见,血友病是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的出血性疾病且男性发病为主,易栓症因抗凝等缺陷或获因致血栓倾向增;淋巴系统疾病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分两类,与感染等因素有关且有相应症状。
一、红细胞疾病
红细胞疾病主要是围绕红细胞数量、形态或功能异常引发的病症。例如缺铁性贫血,其发病机制是机体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丢失过多,致使体内铁缺乏,影响血红蛋白合成。育龄女性因月经失血、婴幼儿因生长发育快铁需求增加且摄入不足等因素,易患该疾病;巨幼细胞贫血多因缺乏维生素B或叶酸,维生素B缺乏可能与长期素食、胃肠道疾病影响其吸收等有关,叶酸缺乏常见于长期酗酒、偏食的人群。
二、白细胞疾病
(一)白血病
白血病是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起病急骤,骨髓和外周血中原始及幼稚细胞大量增殖,可累及各组织器官,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慢性白血病进展相对缓慢,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多见于中年人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其发病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如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电离辐射等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二)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
多由感染、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起,感染因素中病毒感染较为常见,药物方面如抗肿瘤药物、抗甲状腺药物等可能导致白细胞减少,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也可影响白细胞数量,不同病因影响不同年龄段及健康状况人群,例如长期服用某些特定药物的患者需警惕白细胞减少的发生。
三、出血性及血栓性疾病
(一)过敏性紫癜
是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产生变态反应,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加,引起皮肤、黏膜及某些器官出血。儿童及青少年相对多见,其致敏物质可能为细菌、病毒、食物(如鱼虾、蛋类)、药物等,接触相关致敏物质后易诱发该病,发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等前驱症状。
(二)血友病
属于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包括血友病A(缺乏凝血因子Ⅷ)和血友病B(缺乏凝血因子Ⅸ),男性发病为主,女性多为携带者,由于遗传缺陷导致体内特定凝血因子缺乏,轻微创伤即可引起出血不止,且出血可反复发生于关节、肌肉等部位,影响患者的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
(三)血栓性疾病
如易栓症,是由于抗凝蛋白、凝血因子、纤溶蛋白等遗传性或获得性缺陷,或存在获得性危险因素(如手术、长期卧床、恶性肿瘤等)导致的血栓形成倾向增加,各年龄段均可发病,长期卧床的老年人等因血流缓慢更易发生静脉血栓等血栓性疾病。
四、淋巴系统疾病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包括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其发病与感染(如EB病毒感染)、免疫功能异常、遗传等因素有关,例如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患淋巴瘤的风险相对较高,淋巴瘤可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发热、盗汗、消瘦等多种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