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腹泻感染性因素有病毒(轮状、诺如)、细菌(大肠杆菌、沙门菌等)、寄生虫感染,非感染性因素包含饮食不当、过敏、乳糖不耐受、药物影响、消化系统疾病(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其他系统疾病影响(甲亢、肾上腺皮质减退)、内分泌及代谢障碍,特殊人群里婴幼儿消化系统不完善易感染和喂养不当致泻,老年人因基础病及肠道功能衰退易因基础病或药物致泻,孕妇孕期激素等变化腹泻需谨慎用药。
一、感染性因素
1.病毒感染:是儿童腹泻常见原因,如轮状病毒,多在秋冬季流行,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可引起婴幼儿急性腹泻;诺如病毒也是常见病原,可导致成人及儿童腹泻,常通过污染水源、食物传播。
2.细菌感染:常见致病菌有大肠杆菌、沙门菌等,多因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水引发,如进食变质肉类、不洁瓜果等,可引起肠道炎症导致腹泻,严重时可出现脓血便。
3.寄生虫感染:如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蓝氏贾第鞭毛虫等,多因接触被污染水源或生食被污染食物感染,可造成肠道黏膜损伤,引发腹泻,常表现为慢性或反复发作性腹泻。
二、非感染性因素
1.饮食因素
饮食不当:如摄入过多生冷食物、油腻食物或进食过快、过饱,可导致胃肠消化功能紊乱引发腹泻;食物过敏也可引起,常见过敏原包括牛奶、鸡蛋、海鲜等,过敏反应累及肠道时出现腹泻症状。
营养物质吸收障碍:如乳糖不耐受人群,因体内缺乏乳糖酶,无法正常消化乳糖,进食含乳糖食物后可出现腹泻,常见于婴幼儿及部分成人。
2.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可引起腹泻,如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等),长期或不规范使用抗生素可破坏肠道正常菌群平衡,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引发腹泻;化疗药物也可能因对肠道黏膜的刺激等作用引起腹泻。
3.消化系统疾病
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是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可出现反复发作的腹泻,常伴有腹痛、黏液脓血便等表现。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与胃肠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等因素相关,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泻或便秘,常因精神紧张、饮食刺激等诱发。
4.其他系统疾病影响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素分泌过多可加快胃肠蠕动,导致肠道排空加快,从而引起腹泻,常伴有多汗、心慌、消瘦等症状。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可影响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肠道吸收和分泌功能紊乱,出现腹泻表现。
5.内分泌及代谢障碍:除甲状腺功能亢进外,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可出现渗透性腹泻;尿毒症患者因体内毒素蓄积等原因也可能引发腹泻。
三、特殊人群特点及相关注意事项
1.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肠道屏障功能较弱,易受感染因素影响,如轮状病毒感染高发;同时饮食喂养不当(如奶粉冲泡不当、添加辅食不恰当)也易导致腹泻,需特别注意卫生护理及科学喂养。
2.老年人:常伴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且肠道功能随年龄增长逐渐衰退,药物代谢及耐受性改变,更易因基础病控制不佳或药物副作用出现腹泻,需密切关注基础病控制情况及药物使用情况,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3.孕妇:孕期激素变化及子宫增大可能影响肠道功能,若发生腹泻需谨慎用药,避免影响胎儿,应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并采取合理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