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胰腺炎是胰腺组织和功能发生持续性永久性损害的疾病病因包括长期酗酒胆道疾病遗传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病理表现为胰腺实质慢性炎症损伤腺泡萎缩胰管变形等临床表现有反复发作上腹痛可放射至背部及胰腺外分泌内分泌功能不全表现诊断通过病史症状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进行治疗需去除病因对症治疗营养支持处理并发症特殊人群中儿童需排查特殊病因女性妊娠时需监测病情老年人治疗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
一、定义
慢性胰腺炎是胰腺组织和功能发生持续性、永久性损害的疾病,胰腺呈现腺泡萎缩、胰管变形、纤维化及钙化等病理改变,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胰腺外分泌和内分泌功能障碍。
二、病因
1.长期酗酒: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可直接损伤胰腺细胞,还能刺激胰液分泌增加,促使胰管蛋白沉淀,进而引发胰腺炎症反复发作,逐渐发展为慢性胰腺炎。
2.胆道疾病:胆石症等胆道疾病会导致胰管与胆总管共同开口处梗阻,胆汁反流入胰管,激活胰酶,损伤胰腺组织,长期可引发慢性胰腺炎。
3.遗传因素:某些遗传性基因缺陷会使胰腺更容易受到损伤,增加患慢性胰腺炎的风险,此类情况在家族中有聚集性。
4.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胰腺组织,导致胰腺慢性炎症损伤。
三、病理改变
胰腺实质出现慢性炎症损伤,表现为腺泡萎缩、胰管变形,可伴有胰管狭窄或扩张、胰腺实质纤维化及钙化等,影响胰腺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四、临床表现
1.腹痛:多为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可放射至背部,疼痛程度不一,进食后可能加重。
2.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表现:因胰腺外分泌功能受损,导致消化酶分泌不足,出现消化不良、腹泻、脂肪泻、体重减轻等症状。
3.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表现:胰腺内分泌细胞受损,可引起胰岛素分泌不足,出现糖尿病相关表现,如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
五、诊断方法
1.病史与症状:详细询问患者饮酒史、胆道疾病史等,结合腹痛、消化吸收不良等症状进行初步判断。
2.实验室检查:血淀粉酶、脂肪酶在急性期可能升高,但慢性期多正常;胰功能试验可评估胰腺外分泌功能,如粪弹性蛋白酶检测等。
3.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可初步观察胰腺形态;CT能清晰显示胰腺实质、胰管结构及有无钙化等;MRI对胰腺病变的分辨率较高,有助于明确诊断。
六、治疗原则
1.去除病因:如严格戒酒,积极治疗胆道疾病等。
2.对症治疗:针对腹痛等症状进行相应处理,缓解患者不适。
3.营养支持:补充足够的营养物质,纠正因消化吸收不良导致的营养不良,必要时可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
4.处理并发症:对于出现糖尿病、脂肪泻等并发症的患者,分别进行相应的治疗,如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等。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需排查遗传等特殊病因,儿童慢性胰腺炎相对少见,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避免不恰当用药对儿童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2.女性:妊娠等特殊生理状态可能影响慢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情,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孕期用药需谨慎,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式。
3.老年人: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治疗时需综合考虑其身体状况,用药需更加谨慎,优先选择对其他基础疾病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注重整体健康状况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