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镜检查可引发钠、钾、钙、镁等代谢紊乱,低钠血症可致神经症状,高钠血症有口渴等表现,低钾血症影响心肌和神经肌肉功能,高钾血症可致心脏问题,低钙血症有手足抽搐等,高钙血症有乏力等表现,低镁血症有震颤等;老年人肠胃功能减退肠道准备易致电解质紊乱需密切监测并合理调整方案,儿童代偿弱需严格关注电解质平衡精细管理液体,有肾功能不全病史者易出现电解质紊乱需加强监测并谨慎选肠道准备方案。
一、常见电解质紊乱类型及意义
(一)钠代谢紊乱
1.低钠血症:肠胃镜检查前常需进行肠道准备,使用大量泻剂可能导致钠随消化液丢失,若补充不足则易引发低钠血症。低钠血症可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出现乏力、恶心、呕吐,严重时可致神志改变、抽搐甚至昏迷。例如,研究表明肠道准备过程中不合理的液体管理可增加低钠血症发生风险。
2.高钠血症:较少见,多因肠胃镜检查中水分丢失过多(如严重呕吐、腹泻未及时补充水分),导致机体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升高。高钠血症可引起口渴、尿量减少、烦躁不安等表现,严重时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二)钾代谢紊乱
1.低钾血症:肠胃镜检查后若患者进食减少、出现呕吐或腹泻,易导致钾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低钾血症可影响心肌收缩功能,表现为心悸、心律失常,还可影响神经肌肉功能,出现肌无力、腹胀、肠麻痹等。有研究指出,肠胃道相关疾病或操作后低钾血症较为常见。
2.高钾血症:较少见,多与肾功能不全(影响钾排泄)、细胞内钾释放增多(如严重创伤、感染等应激状态下)等因素相关。高钾血症可导致心肌兴奋性降低,出现心率减慢、心律失常,严重时可致心脏骤停。
(三)钙代谢紊乱
1.低钙血症:肠胃疾病可能影响钙的吸收,如慢性肠胃炎症、溃疡等导致钙吸收障碍,或肠胃镜检查后长期营养摄入不足等情况,可引发低钙血症。低钙血症可表现为手足抽搐、感觉异常、腱反射亢进等,严重时可出现喉痉挛、支气管痉挛等。
2.高钙血症:相对少见,可能与肠胃道肿瘤等疾病导致异常钙代谢有关(如肿瘤细胞分泌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肽等物质,引起血钙升高)。高钙血症可出现乏力、头痛、恶心、呕吐、便秘等表现,严重时可影响肾功能等。
(四)镁代谢紊乱
1.低镁血症:肠胃吸收障碍(如慢性肠炎、短肠综合征等)、长期营养不良或肠胃镜检查后长期禁食等情况,可导致镁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引发低镁血症。低镁血症可影响神经肌肉兴奋性,出现震颤、手足抽搐、心律失常等。
二、不同人群的相关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老年人
老年人肠胃功能减退,肠道准备时更易出现电解质紊乱。肠道准备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电解质,因老年人对电解质紊乱的耐受性较差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应根据其肾功能、营养状况等合理调整肠道准备方案及电解质补充策略。
(二)儿童
儿童进行肠胃镜检查时,肠道准备及检查过程中更需严格关注电解质平衡。儿童对电解质紊乱的代偿能力较弱,肠道准备使用泻剂等更易导致水电解质大量丢失,需精细管理液体入量与排出,避免因电解质紊乱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及机体正常功能。
(三)特殊病史人群
有肾功能不全病史者,肠胃镜检查后更易出现电解质紊乱,因肾功能不全影响电解质的排泄与调节。此类人群需加强电解质监测,并谨慎选择肠道准备方案,避免加重肾功能负担及电解质失衡情况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