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贫血诊断依据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不同年龄段低限值不同,分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贫血及对应表现,常见病因有营养性(与年龄、生活方式相关)、溶血性(与病史、特殊人群相关)、失血性(与年龄、病史相关),需据此进行诊断、分度及查找病因并处理。
一、不同年龄段小儿血红蛋白低限值
1.新生儿:出生10天内新生儿血红蛋白低限值为145g/L,10天-3个月新生儿血红蛋白低限值是90g/L。这是因为新生儿出生后随着自主呼吸的建立,血氧含量增加,红细胞生成素减少,骨髓造血功能暂时性降低,加上胎儿红细胞寿命较短、破坏较多等因素导致。
2.3个月-6岁小儿:血红蛋白低限值为110g/L。此阶段小儿生长发育迅速,血容量增加较快,若营养摄入不足等易发生贫血。
3.6岁-14岁小儿:血红蛋白低限值为120g/L。该阶段小儿各系统发育渐趋完善,但仍需关注营养等因素对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
二、贫血程度划分
1.轻度贫血:血红蛋白值在90g/L-正常低限值之间。对于新生儿,正常低限值为145g/L,所以新生儿轻度贫血血红蛋白值为90g/L-144g/L;3个月-6岁小儿轻度贫血血红蛋白值为90g/L-109g/L;6岁-14岁小儿轻度贫血血红蛋白值为90g/L-119g/L。轻度贫血时小儿可能仅有轻度面色苍白等表现,一般对机体功能影响相对较小,但也需关注病因。
2.中度贫血:血红蛋白值在60g/L-89g/L之间。不同年龄段小儿中度贫血血红蛋白值范围以此类推,此阶段小儿可能出现乏力、活动后气促等表现,机体各系统功能会受到一定影响,需进一步查找贫血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理。
3.重度贫血:血红蛋白值在30g/L-59g/L之间,小儿会出现明显的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心悸、气短等表现,各系统功能受影响较严重,需紧急处理。
4.极重度贫血:血红蛋白值低于30g/L,小儿情况危急,可出现休克等严重并发症,需立即救治。
三、小儿贫血的常见病因及相关考虑因素
1.营养性因素
年龄:婴儿期生长发育快,对营养物质需求量大,若喂养不当易发生营养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多见于6个月-2岁婴儿,因铁摄入不足、生长发育快等导致。对于婴儿,应及时添加含铁丰富且易吸收的辅食,如强化铁的米粉等。
生活方式:挑食、偏食的小儿易出现营养摄入不均衡,增加营养性贫血的发生风险。应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合理摄入。
2.溶血性因素
病史:若小儿有家族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病史,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这是一种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病,男性发病多于女性,需进行相关基因检测等明确诊断,并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接触氧化性物质等诱发溶血的因素。
特殊人群:新生儿溶血性贫血可能与母婴血型不合有关,如ABO血型不合或Rh血型不合等,需及时进行血型检测、胆红素监测等,采取相应的光疗等治疗措施。
3.失血性因素
年龄:儿童期外伤等导致的急性失血相对较多见,对于不同年龄段小儿,要根据其活动特点等预防失血情况发生。如学龄前儿童活动范围扩大,需注意安全防护避免外伤出血。
病史:若小儿有消化道畸形等病史,可能导致慢性失血,引起贫血,需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相关检查,如消化道造影、胃镜等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