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潴留是膀胱内尿液无法正常排出致膀胱过度充盈的状态,有急性与慢性之分,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中老年男性因前列腺增生、女性因分娩损伤或盆腔手术发病率较高。病因分机械性和动力性梗阻两类,前者如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等,后者如神经源性膀胱、药物影响等。临床表现上,急性尿潴留突发下腹部胀痛等,慢性尿潴留长期排尿费力等,且长期尿潴留有并发症风险。诊断通过体格检查和超声、尿流动力学、尿常规等辅助检查。治疗上,急性优先导尿再针对病因治疗,慢性有药物、手术治疗等,特殊人群需注意。预防与护理包括生活方式调整、盆底肌训练等,特殊人群有相应提示。出现突发下腹部剧烈胀痛无法排尿、长期排尿困难伴发热寒战、血尿或尿液浑浊等情况需立即就医,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患者需遵医嘱治疗并定期复查。
一、什么是尿潴留
尿潴留是指膀胱内尿液无法正常排出,导致膀胱过度充盈的状态。根据病因可分为急性尿潴留(突然发生,膀胱迅速胀满)和慢性尿潴留(长期排尿困难,膀胱残余尿量逐渐增加)。该病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中老年男性因前列腺增生发病率较高,女性可能因分娩损伤或盆腔手术导致。
二、尿潴留的病因分类
1.机械性梗阻
前列腺增生:中老年男性常见,增生的腺体压迫尿道导致排尿困难。
尿道狭窄:先天性畸形、外伤或感染后瘢痕形成。
膀胱结石或肿瘤:直接阻塞尿道内口或膀胱出口。
特殊人群提示:女性分娩后可能因盆底肌松弛或会阴裂伤引发尿潴留,需关注产后恢复情况。
2.动力性梗阻
神经源性膀胱:脊髓损伤、糖尿病神经病变或脑卒中导致膀胱逼尿肌无力。
药物影响:阿托品、抗抑郁药等可能抑制膀胱收缩功能。
手术麻醉:全身麻醉后短暂性排尿中枢抑制。
特殊人群提示: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监测神经功能,避免长期高血糖引发神经病变。
三、尿潴留的临床表现
1.急性尿潴留:突发下腹部胀痛、排尿急迫但无法排出,膀胱区叩诊呈浊音。
2.慢性尿潴留:长期排尿费力、尿线细、夜尿增多,残余尿量超过100ml需警惕。
3.并发症风险:长期尿潴留可导致膀胱逼尿肌纤维化、肾功能受损,甚至尿毒症。
四、诊断与检查
1.体格检查:触诊膀胱区膨隆,叩诊浊音界扩大。
2.辅助检查:
超声:测量残余尿量,评估膀胱形态及前列腺大小。
尿流动力学:检测逼尿肌收缩力及尿道阻力。
尿常规:排除感染性因素。
五、治疗原则
1.急性尿潴留:优先导尿缓解症状,后续针对病因治疗。
2.慢性尿潴留:
药物治疗: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改善前列腺增生症状。
手术治疗:前列腺电切术、尿道扩张术等。
特殊人群提示:老年患者需评估心肺功能,避免手术风险;孕妇尿潴留优先保守治疗。
六、预防与护理
1.生活方式调整:
避免久坐,定期排尿(每2~3小时一次)。
减少咖啡因、酒精摄入,预防膀胱刺激。
2.盆底肌训练:凯格尔运动可增强盆底肌力量,改善排尿功能。
3.特殊人群提示:前列腺增生患者需定期复查PSA,排除前列腺癌风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可延缓神经病变进展。
七、就医建议
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就医:
突发下腹部剧烈胀痛,无法排尿。
长期排尿困难伴发热、寒战(可能合并感染)。
血尿或尿液浑浊(提示结石或感染)。
尿潴留的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患者需遵医嘱治疗并定期复查,避免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