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会引发贫血、出血、发热相关症状。贫血表现为面色、甲床苍白,儿童和女性更易出现,还有头晕、乏力,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出血有皮肤瘀点、瘀斑,老年人和儿童需警惕,还有鼻出血、牙龈出血,青少年和老年人情况需关注;发热为低热或反复发热,因免疫力下降继发感染,有免疫缺陷病史人群和儿童出现发热要警惕血液病。
一、贫血相关症状
(一)面色、甲床异常
1.表现:血液病患者早期可能出现面色苍白,这是因为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导致面部皮肤色泽变浅。甲床也会呈现苍白状态,正常甲床通常是淡红色,而贫血时甲床颜色明显变淡。例如,缺铁性贫血患者常表现为面色和甲床苍白较为典型。从发病机制来看,缺铁会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进而使红细胞携氧能力降低,出现上述面色和甲床改变的症状。
2.年龄因素:儿童时期若出现面色苍白、甲床苍白,可能是由于儿童生长发育快,对铁等造血原料需求大,更容易发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等血液病。女性在月经周期中会有失血情况,若本身造血功能有问题,更容易出现面色、甲床苍白等贫血表现。
(二)头晕、乏力
1.表现:患者会经常感到头晕,这是因为脑部供血相对不足,缺氧导致头晕不适。同时伴有全身乏力,活动耐力明显下降,稍微活动就会感觉疲惫不堪。比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早期就可能出现头晕、乏力症状,是由于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全血细胞减少,导致机体各组织器官供氧不足,从而引发头晕、乏力。
2.生活方式影响: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头晕、乏力的感觉,对于本身有血液病倾向的人来说,会使症状更加明显。而对于儿童,过度玩耍、休息不足也可能掩盖或加重头晕、乏力的表现,需要家长密切关注。
二、出血相关症状
(一)皮肤瘀点、瘀斑
1.表现:皮肤上会出现大小不等的瘀点、瘀斑,这是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例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早期就可能出现皮肤瘀点、瘀斑,是因为体内产生抗血小板抗体,破坏血小板,使血小板数量降低,从而引起皮肤出血。
2.特殊人群:老年人血管弹性差,皮肤相对脆弱,出现皮肤瘀点、瘀斑时更应警惕血液病可能。儿童皮肤娇嫩,若出现不明原因的皮肤瘀点、瘀斑,家长要引起重视,因为儿童血液病中也可能出现此类出血表现。
(二)鼻出血、牙龈出血
1.表现:频繁出现鼻出血,出血量可多可少,有时不易止住。牙龈出血也是常见症状,在刷牙或咀嚼食物时容易发生牙龈出血。比如,白血病患者早期可能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这是因为白血病细胞增殖浸润骨髓,抑制正常造血,导致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因子异常,从而引起出血倾向。
2.年龄与生活方式:青少年若经常熬夜、饮食不规律,可能会影响凝血功能,加重鼻出血、牙龈出血症状。对于老年人,本身凝血功能可能有所下降,若出现频繁鼻出血、牙龈出血,更要排查血液病等相关疾病。
三、发热相关症状
(一)低热或反复发热
1.表现:血液病患者早期可能出现低热,体温在37.5℃-38℃左右,也可能出现反复发热,发热原因是白血病等血液病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继发感染。例如,急性白血病患者常因正常粒细胞减少,免疫力低下,出现反复低热或高热。
2.病史因素:有免疫缺陷病史的人群,出现发热症状时更要警惕血液病可能。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相对更容易因血液病出现发热表现,若有反复发热情况,需及时就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