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的急救及治疗包括一般急救让患者安静卧床、观察生命体征,补充血容量依据情况输血、选晶体液或胶体液,药物用抑制胃酸分泌和止血药,内镜治疗针对特定病因出血,介入治疗用于药物内镜无效者,手术治疗用于保守无效的严重病因,特殊人群老年、儿童、妊娠期女性治疗各有注意事项
一、一般急救措施
胃出血发生时,首先要让患者保持安静,卧床休息,避免不必要的搬动,有呕吐时应将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二、补充血容量
1.输血指征:当患者出现休克表现,如血压下降、心率加快、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等,需及时补充血容量。血红蛋白低于70g/L、收缩压低于90mmHg时,应考虑输血治疗,以纠正贫血和休克状态,维持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
2.补液选择:可先输入平衡液或生理盐水等晶体液,快速补充血容量,改善循环。晶体液能较快补充血管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但维持时间相对较短,后续可能需要根据情况补充胶体液,如血浆、白蛋白等,以维持胶体渗透压。
三、药物治疗
1.抑制胃酸分泌药物:常用的有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通过抑制胃壁细胞上的质子泵,减少胃酸分泌,创造利于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块形成的pH环境,促进胃黏膜修复,有助于止血。研究表明,将胃内pH值维持在6以上时,可显著降低再出血的风险。
2.止血药物:如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可减少内脏血流量,从而达到止血目的。例如生长抑素能明显减少门静脉及其侧支循环血流量,降低门静脉压力,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较好的止血效果。
四、内镜治疗
1.适用情况:对于明确为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原因引起的胃出血,内镜治疗是重要的止血手段。
2.具体方法:可在内镜下进行止血夹夹闭出血血管、注射药物(如硬化剂、肾上腺素盐水等)止血或电凝止血等操作。例如对于消化性溃疡出血,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盐水使局部血管收缩达到止血目的,或用止血夹直接夹闭血管,能迅速有效地控制出血。
五、介入治疗
1.适用情况:对于一些经药物和内镜治疗无效的严重胃出血患者,可考虑介入治疗。
2.具体操作:通过选择性血管造影找到出血的血管,然后进行栓塞治疗,阻断出血血管的血流,达到止血目的。例如对于某些难以控制的消化道动脉性出血,介入栓塞治疗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六、手术治疗
1.适用情况:如果胃出血是由于严重的胃溃疡穿孔、胃癌等疾病引起,经保守治疗无效时,需考虑手术治疗。
2.手术方式:会根据具体病因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胃大部切除术等,以去除病因,控制出血。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多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在治疗胃出血时需更加谨慎。补液速度要适当控制,避免过快输液导致心脏负担加重。药物选择上要考虑对其他基础疾病的影响,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因为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减退可能影响药物代谢。
2.儿童患者:儿童胃出血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在治疗时要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补液量要根据体重精确计算,避免过量补液。药物选择需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尽量避免使用对儿童可能有较大副作用的药物,如非必要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或有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
3.妊娠期女性:妊娠期胃出血治疗需权衡对胎儿和母亲的影响。在选择药物时要避免使用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内镜治疗一般在妊娠中晚期谨慎进行,手术治疗需充分评估对妊娠的影响,以保障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