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是诊断胰腺炎的重要指标,急性胰腺炎时血清淀粉酶发病2-12小时开始升高、24小时达高峰、48小时后下降,多数水肿型胰腺炎明显升高但重症可能不明显,慢性胰腺炎时血清淀粉酶可正常或轻度升高;尿淀粉酶发病12-24小时开始升高、下降缓慢,其升高受肾功能影响大;除胰腺炎外还有其他情况可致淀粉酶升高,诊断胰腺炎需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及其他辅助检查综合判断,避免单纯依据淀粉酶水平误诊漏诊。
一、血清淀粉酶水平与胰腺炎的关系
血清淀粉酶是诊断胰腺炎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来说,血清淀粉酶超过正常上限3倍以上高度提示胰腺炎,但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其他检查综合判断。正常血清淀粉酶参考值因检测方法不同略有差异,常用的酶联免疫吸附法等检测下,血清淀粉酶正常值范围多在35~135U/L(国际单位每升)。
(一)急性胰腺炎时血清淀粉酶的变化特点
1.升高时间:急性胰腺炎发病后2~12小时血清淀粉酶开始升高,24小时达到高峰,48小时后开始下降,持续3~5天。但重症胰腺炎时,由于胰腺广泛坏死,血清淀粉酶可能升高不明显甚至正常。
2.升高幅度:多数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血清淀粉酶可明显升高,一般超过正常上限3倍以上,但也有部分患者升高幅度相对较小,需结合其他指标判断。对于儿童急性胰腺炎,其血清淀粉酶变化特点与成人有一定相似性,但儿童的生理特点可能影响淀粉酶的代谢等,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等因素综合评估,比如幼儿的肾脏等器官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可能影响淀粉酶的清除,导致淀粉酶在体内的代谢情况与成人不同,所以判断儿童胰腺炎时血清淀粉酶水平需更谨慎,除了参考正常范围,还要结合儿童的临床症状等。
(二)慢性胰腺炎时血清淀粉酶的情况
慢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淀粉酶可正常或轻度升高,这是因为慢性胰腺炎时胰腺实质遭到破坏,胰腺分泌功能减退,所以血清淀粉酶升高不显著,此时主要依靠腹部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以及胰腺外分泌功能检查等综合诊断慢性胰腺炎。
二、尿淀粉酶与胰腺炎的关系
尿淀粉酶在胰腺炎时也会升高,一般在发病后12~24小时开始升高,下降缓慢,持续1~2周。尿淀粉酶正常值范围通常在80~300U/L(不同检测方法有差异),尿淀粉酶升高超过正常上限3倍以上也提示胰腺炎,但尿淀粉酶受肾功能等因素影响较大,比如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肾脏对淀粉酶的清除能力下降,可能导致尿淀粉酶假性升高,所以在判断尿淀粉酶结果时要考虑患者的肾功能情况,对于有肾脏基础疾病的患者,需要结合血清淀粉酶等其他指标综合判断是否为胰腺炎。比如老年患者如果合并有慢性肾病,出现尿淀粉酶升高时,不能单纯依据尿淀粉酶水平来诊断胰腺炎,要综合评估血清淀粉酶、临床症状等多方面情况。
三、淀粉酶升高的其他情况
除了胰腺炎,还有一些其他情况也可导致淀粉酶升高,比如胰腺损伤、胰腺导管阻塞、急腹症(如消化性溃疡穿孔、胆石症、肠梗阻等)、服用某些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等)。所以在诊断胰腺炎时,不能仅依据淀粉酶水平,还需要结合患者的详细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其他辅助检查,如腹部CT可明确胰腺有无水肿、坏死、渗出等病变,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可了解胰腺导管情况等,进行综合判断,以避免单纯依据淀粉酶水平造成误诊或漏诊。例如,对于有胆石症病史的患者,出现腹痛等症状时,即使淀粉酶轻度升高,也需要考虑胆石症发作等其他原因导致腹痛的可能,同时结合腹部超声等检查来鉴别是胆石症还是胰腺炎引起的淀粉酶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