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炎症状多样,典型症状包括腹泻(程度不一,重者或腹泻与便秘交替,老年人易因之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腹痛(多在左下腹或下腹,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规律,女性生理期可能加重)、黏液脓血便(是活动期重要表现,儿童出现需及时就医);伴随症状有里急后重(年轻人压力大、作息不规律时更明显)、消化不良(有胃肠道基础疾病者更突出)、发热(提示炎症活动,老人和儿童需密切监测);全身症状表现为消瘦(病程长、病情重者更明显,影响抵抗力)、贫血(女性患者可能加重)、乏力(影响体力劳动者和运动量大人群)。特殊人群如老人、儿童、生理期和孕期女性及有基础疾病者出现症状需格外注意,应及时就医、谨慎用药并加强监测。
一、典型症状
1.腹泻:这是结肠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程度轻重不一。轻者每天排便34次,呈软便或糊状便,可混有黏液和脓血;重者可达数十次,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由于结肠黏膜受到炎症刺激,导致肠道蠕动加快,水分吸收减少,从而引起腹泻。对于老年人,腹泻可能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要特别关注。
2.腹痛:疼痛部位多在左下腹或下腹,也可累及全腹。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绞痛等,程度轻重不同。腹痛一般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炎症刺激肠壁神经,引起肠道痉挛,从而产生腹痛。女性在生理期可能因激素水平变化,使腹痛症状加重。
3.黏液脓血便:因结肠黏膜炎症导致渗出、糜烂和溃疡,使得黏液、血液和脓性分泌物随粪便排出。黏液脓血便的出现是结肠炎活动期的重要表现。儿童患者若出现黏液脓血便,家长需及时带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二、伴随症状
1.里急后重:患者有便意,但排便时又排不出多少,总有排便不尽感。这是由于直肠受到炎症刺激,导致直肠括约肌痉挛和排便反射异常。年轻人生活压力大、作息不规律时,里急后重的症状可能会更加明显。
2.消化不良: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结肠炎会影响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导致食物不能正常消化和排空,从而出现消化不良症状。对于本身有胃肠道基础疾病的患者,消化不良症状可能更为突出。
3.发热: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少数患者可出现高热。发热是机体对炎症的一种全身性反应,提示炎症处于活动期。老年人和儿童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弱,发热可能会引起更严重的并发症,需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
三、全身症状
1.消瘦:长期的腹泻、消化不良导致营养物质吸收障碍,患者可出现体重下降、消瘦。尤其是病程较长、病情较重的患者,消瘦更为明显。对于患有慢性疾病或营养不良的人群,消瘦可能会进一步影响身体的抵抗力。
2.贫血:由于长期便血,导致铁丢失过多,或者因肠道吸收功能障碍,影响了造血原料的吸收,从而引起贫血。患者可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症状。女性患者本身可能存在生理性贫血,患结肠炎后贫血症状可能会加重。
3.乏力:身体因炎症消耗能量,同时营养吸收不足,导致患者感到乏力、疲倦,活动耐力下降。对于从事体力劳动或运动量大的人群,乏力症状会对其生活和工作产生较大影响。
特殊人群在出现上述症状时需要格外注意。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出现症状后病情可能进展较快,应及时就医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症状可能不典型,家长要仔细观察孩子的日常表现,如有异常及时带其就诊;女性在生理期和孕期,身体处于特殊状态,症状可能会有所变化,用药也需要谨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此外,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心脏病等,患结肠炎后可能会影响原有疾病的控制,需加强监测和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