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患者血常规各项指标有异常表现。白细胞总数异常,急性白血病多数增多,慢性白血病显著增高;中性粒细胞数量和功能异常,减少会致感染风险增加;淋巴细胞异常,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细胞明显增多。红细胞计数减少致贫血,出现缺氧等症状;血红蛋白浓度降低,程度与贫血严重程度相关。血小板计数多数减少,易致出血倾向,如皮肤瘀点、瘀斑等,儿童活动活跃出血风险高,有出血病史者风险更高。
中性粒细胞:在白血病时,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可能异常。部分白血病患者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这会使机体抵御细菌等病原体感染的能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中性粒细胞减少时更容易发生严重感染,需要特别注意防护。而对于成年白血病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也会影响其日常的抗感染能力,需要密切监测。
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淋巴细胞也会出现异常。例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主要以成熟淋巴细胞增殖为主,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明显增多。淋巴细胞在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其数量和形态的改变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平衡。不同性别在白血病时淋巴细胞的变化可能没有明显特异性差异,但在病情观察和诊断时仍需结合整体血常规结果综合判断。生活方式方面,长期接触某些有害物质的人群患白血病风险增加,可能会影响血常规中淋巴细胞等指标的变化,在诊断白血病时需要详细询问生活方式相关因素。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
红细胞计数:白血病患者常伴有贫血,表现为红细胞计数减少。正常成年男性红细胞计数约为(4.0-5.5)×1012/L,成年女性约为(3.5-5.0)×1012/L,白血病患者红细胞计数可低于正常范围。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并运输到全身各组织器官,红细胞计数减少会导致组织器官缺氧,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症状。对于儿童白血病患者,红细胞计数减少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儿童处于快速生长阶段,对氧气和营养物质的需求较高,贫血可能会导致生长迟缓等问题。不同病史的白血病患者,如既往有其他血液系统疾病或长期接触辐射等有害物质的患者,红细胞计数异常的情况可能更为复杂,需要进一步排查病因。
血红蛋白浓度:血红蛋白浓度也会降低,正常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浓度约为120-160g/L,成年女性约为110-150g/L,白血病患者血红蛋白浓度常低于正常下限。血红蛋白浓度降低的程度与贫血的严重程度相关,重度贫血时患者症状更为明显,如心悸、气短等。在性别方面,女性由于生理上月经等因素,本身有一定的失血风险,患白血病出现血红蛋白降低时可能贫血表现更易被察觉,但具体还需结合个体情况。生活方式中,长期营养不良的人群患白血病伴发贫血的风险可能增加,在诊断白血病时要考虑生活方式对血红蛋白浓度的影响。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计数:白血病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往往异常,多数患者血小板计数减少。正常血小板计数为(100-300)×10/L,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计数可低于100×10/L,严重时可低于20×10/L。血小板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血小板计数减少会导致患者容易出现出血倾向,如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严重时可发生内脏出血甚至颅内出血,危及生命。对于儿童白血病患者,由于其活动相对较活跃,更容易发生外伤出血,而血小板减少会使这种出血风险大大增加,需要特别注意护理,避免受伤。不同病史的白血病患者,如曾经有过出血性疾病史的患者,在患白血病时血小板计数异常导致的出血风险可能更高,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要加强对出血情况的监测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