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异常是肝脏受各种致病因素作用致形态结构破坏及功能异常,转氨酶反映肝细胞损伤,胆红素异常可致黄疸,白蛋白体现肝脏合成功能,凝血功能指标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相关,常见原因有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代谢性肝病等,不同人群中儿童与先天性代谢疾病、病毒感染相关且肝脏代偿弱,孕妇需警惕妊娠相关肝病,老年人与多器官衰退、基础疾病及用药复杂相关。
一、肝功能异常的定义
肝功能异常是指肝脏因各种致病因素作用,出现形态结构破坏及功能异常的状态。肝脏具有代谢、合成、解毒等重要功能,当肝细胞受损或肝脏结构被破坏时,其正常功能无法正常发挥,即表现为肝功能异常。
二、相关指标及意义
(一)转氨酶指标
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血清中ALT、AST含量较低,当肝细胞受损时,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转氨酶释放入血,导致血液中ALT、AST水平升高。一般来说,ALT在肝细胞损伤时更敏感,AST在心肌损伤等情况也可升高,但肝细胞损伤时二者均可异常升高。
(二)胆红素指标
包括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是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之和。肝细胞受损时,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排泄功能障碍,可引起总胆红素升高;胆管阻塞时,直接胆红素排泄受阻,也会导致血液中直接胆红素升高;间接胆红素升高常见于溶血等情况。胆红素异常升高常表现为黄疸,即皮肤、黏膜发黄,尿液颜色加深等。
(三)白蛋白指标
白蛋白由肝脏合成,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重要指标。肝功能异常时,肝脏合成白蛋白能力下降,可导致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进而可能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等一系列问题。
(四)凝血功能指标
肝脏参与凝血因子的合成,肝功能异常时,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可导致凝血酶原时间等凝血功能指标异常,表现为出血倾向增加等。
三、常见原因
(一)病毒性肝炎
如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感染,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导致肝功能异常。
(二)药物性肝损伤
某些药物具有肝毒性,如抗结核药物、部分抗生素等,可直接或通过免疫反应损伤肝细胞,引发肝功能异常。
(三)酒精性肝病
长期大量饮酒,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可损伤肝细胞,导致脂肪变性、炎症坏死等,引起肝功能异常。
(四)自身免疫性肝病
机体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自身肝脏组织,如自身免疫性肝炎,导致肝细胞受损,出现肝功能异常。
(五)代谢性肝病
1.脂肪肝:因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原因,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影响肝脏正常功能,导致肝功能异常。2.遗传代谢性疾病:如肝豆状核变性等,由于遗传因素导致肝脏对某些物质代谢异常,损害肝细胞功能。
四、不同人群肝功能异常特点
(一)儿童
儿童肝功能异常可能与先天性代谢疾病、病毒感染(如EB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等相关。需注意避免滥用可能损伤肝脏的药物,若发生病毒感染,应及时就医评估肝脏情况,因为儿童肝脏代偿能力相对较弱,病毒感染等因素易较快影响肝功能。
(二)孕妇
孕妇肝功能异常需警惕妊娠相关肝病,如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等。孕期生理变化可能影响肝脏负担,且某些孕期用药需谨慎,以免加重肝脏损伤,应定期监测肝功能,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
(三)老年人
老年人肝功能异常常与多器官功能衰退、多种基础疾病及用药情况复杂相关。老年人肝脏代谢、解毒能力下降,若患有慢性疾病长期服药,药物对肝脏的潜在损伤风险增加,需密切关注用药对肝脏的影响,定期检查肝功能,注意避免加重肝脏负担的行为,如过度饮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