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可能出现贫血相关前兆(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发热相关前兆(低热或高热)、出血相关前兆(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其他相关前兆(淋巴结肿大、骨骼疼痛),但这些前兆非白血病特有,若出现多种持续不缓解的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做相关检查明确是否患白血病。
一、贫血相关前兆
1.面色苍白:白血病患者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从而出现面色苍白的表现。这种面色苍白往往是逐渐加重的,与普通的短暂性面色不佳不同,可能会持续存在且随着病情发展而愈发明显。对于儿童来说,家长可能会发现孩子原本红润的脸蛋变得苍白,且活动后容易出现气促等表现;对于成年人,自身能明显感觉到面色无光泽、发白,且即使休息也难以缓解。
2.头晕乏力:因为红细胞携带氧气供应全身组织器官,贫血时氧气输送不足,会使患者出现头晕、乏力的症状。患者会经常感到疲倦,即使没有进行大量体力活动也会觉得浑身没劲儿,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例如儿童可能会变得不爱玩耍,成年人则可能在日常工作中容易疲劳,工作效率下降。
二、发热相关前兆
1.低热或高热:白血病患者体内异常增殖的白细胞功能异常,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病原体感染从而引起发热。发热可以表现为低热,体温在37.5-38℃左右,也可能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9℃甚至更高。这种发热往往具有反复性,使用一般的抗感染药物可能效果不佳。比如有的患者会经常出现不明原因的低热,持续一段时间后又可能出现高热,且发热时还可能伴有寒战等表现。儿童由于免疫系统相对较弱,在患白血病时发热可能更为常见且容易被家长忽视,需要密切关注。
三、出血相关前兆
1.皮肤瘀点瘀斑:白血病患者骨髓中异常的白细胞增殖,抑制了正常血小板的生成,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从而出现皮肤瘀点瘀斑。皮肤会出现大小不等的紫红色斑点,按压不褪色,常见于四肢、躯干等部位。儿童的皮肤较为娇嫩,更容易发现皮肤出现的这种异常改变,家长如果发现孩子皮肤莫名出现很多小红点或瘀斑,要引起重视;成年人也可能在不经意间发现皮肤有瘀点瘀斑,且可能反复出现。
2.鼻出血:由于血小板减少,鼻腔黏膜容易出血,且止血困难。鼻出血可能是偶尔发生,也可能频繁出现。儿童可能会在玩耍时或早上起床时出现鼻出血,成年人也可能出现无明显诱因的鼻出血,且出血后不易止住。
3.牙龈出血:牙龈部位也会因为血小板减少而出现出血情况,表现为刷牙时牙龈出血,或者在没有刷牙等刺激的情况下也会自发性出血。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出现牙龈出血且难以控制时都要考虑白血病的可能。
四、其他相关前兆
1.淋巴结肿大:白血病细胞可能会浸润淋巴结,导致淋巴结肿大。这种肿大的淋巴结一般质地较硬,可活动或固定,常见于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儿童的淋巴结相对较为敏感,家长可以经常触摸孩子的颈部、腋窝等部位,若发现淋巴结有无痛性肿大且逐渐增大的情况,要及时就医检查;成年人也可能在体检或自我检查时发现淋巴结肿大。
2.骨骼疼痛:白血病细胞在骨髓中增殖,会引起骨髓腔压力增高,或者浸润骨膜等组织,导致骨骼疼痛。常见的是胸骨压痛,患者可以感觉到胸骨部位有明显的压痛感,此外还可能出现四肢骨、关节等部位的疼痛。儿童在出现骨骼疼痛时可能会表现出哭闹、不愿活动等情况,家长要注意观察;成年人则可能会感觉骨骼、关节部位隐隐作痛,影响活动。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这些前兆并不是白血病所特有的,其他一些疾病也可能出现类似表现。如果出现上述多种异常表现且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血常规、骨髓穿刺等相关检查,以明确是否患有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