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相关症状包括感觉异常、运动功能异常和自主神经异常。感觉异常有手足麻木、刺痛、痛觉过敏;运动功能异常表现为肌力下降、平衡失调;自主神经异常可致出汗异常、心血管功能异常,病程长、控制不佳等情况会使相关症状更显著,尤其老年患者等需重点关注。
一、感觉异常相关症状
1.麻木感:患者常出现手足部位的麻木,这种麻木感可能呈对称性,从手指或脚趾开始逐渐向近端发展。在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患者中较为常见,这是由于高血糖导致神经纤维受损,影响了神经的感觉传导功能,使得神经对触觉等感觉的感知出现异常。年龄较大的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本身的退行性变,加上高血糖的长期影响,更容易出现明显的麻木症状。
2.刺痛感:表现为突发的、如针刺般的疼痛,在夜间往往更为明显。这是因为周围神经病变导致神经纤维的异常放电,使得患者产生这种异常的刺痛感觉。对于女性糖尿病患者,由于激素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在神经病变的表现上与男性有一定差异,但刺痛感是较为常见的共同症状之一。长期高糖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的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进展可能更快,刺痛感出现的频率和程度可能更严重。
3.痛觉过敏:对正常情况下不会引起疼痛的刺激产生疼痛感觉,例如轻轻触摸皮肤都会让患者感到疼痛难忍。这是神经病变后神经感受器敏感性增高所致。有糖尿病病史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随着病程延长,痛觉过敏的发生率会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穿衣、触碰身体等日常活动都会成为痛苦的来源。
二、运动功能相关症状
1.肌力下降:患者会逐渐出现手足肌肉力量减弱的情况,表现为握力减退、行走无力等。这是因为神经病变影响了神经对肌肉的支配,导致肌肉得不到正常的神经冲动传导,从而使肌肉功能逐渐衰退。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本身肌肉量就相对减少,加上神经病变导致的肌力下降,更容易出现行走困难、上下楼梯费力等问题。长期缺乏合理运动的糖尿病患者,肌肉本身的功能也会有所减退,与神经病变共同作用,使肌力下降的情况更为显著。
2.平衡失调:由于手足感觉异常和肌力下降,患者可能出现平衡失调的情况,容易发生跌倒。这是因为患者无法准确感知足部与地面的接触情况以及身体的平衡状态,同时肌肉力量不足也无法有效地维持身体的平衡。对于患有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老年人来说,平衡失调增加了跌倒受伤的风险,可能导致骨折等严重并发症。有足部溃疡病史的糖尿病患者,由于足部感觉和运动功能的障碍,平衡失调的问题可能更为突出,需要特别注意日常活动中的安全防护。
三、自主神经相关症状
1.出汗异常:可表现为局部或全身出汗增多或减少。例如有的患者会出现下肢出汗减少,而上肢出汗增多的情况。这是因为自主神经病变影响了汗腺的神经调节,导致汗腺分泌功能紊乱。糖尿病病程较长且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生率较高,出汗异常的表现也较为多样。女性糖尿病患者在更年期前后,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会使自主神经病变相关的出汗异常等症状更加明显,需要密切关注自身出汗情况的变化。
2.心血管功能异常:可出现静息性心动过速,即安静状态下心率超过正常范围;还可能有直立性低血压,表现为从卧位或坐位站起时血压明显下降,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等症状。这是由于自主神经病变影响了心血管系统的神经调节,导致心脏和血管的功能失调。老年糖尿病患者本身心血管系统就存在一定的生理性退变,加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导致的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心血管功能异常的风险进一步增加。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在出现周围神经病变时,更要警惕心血管功能异常带来的严重后果,定期监测心率和血压等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