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相关症状有不同年龄段一般表现及皮肤黏膜表现;出血相关症状包括皮肤黏膜、鼻出血牙龈、内脏出血表现;发热相关症状有感染相关发热及肿瘤性发热;浸润相关症状包含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关节疼痛,不同年龄段人群表现有差异,且一些生活方式等因素会影响各症状发生风险。
一、贫血相关症状
(一)一般表现
不同年龄段人群表现有所差异,儿童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因为贫血会影响机体的氧供,而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旺盛阶段,氧供不足会影响骨骼、肌肉等组织的生长;成年人则常感乏力、易疲倦,这是由于全身组织器官氧供相对不足,导致机体代谢功能受影响。女性可能因月经失血等因素更容易出现贫血相关表现,而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节食、酗酒等人群也易发生贫血,进而出现上述一般表现。
(二)皮肤黏膜表现
皮肤黏膜会呈现苍白,这是因为贫血时血红蛋白含量减少,皮肤黏膜血管中血液携氧能力下降,使得皮肤黏膜色泽变浅。儿童贫血时皮肤苍白可能更难察觉,需仔细观察甲床、口唇黏膜等部位;老年人由于皮肤本身弹性和色泽变化,贫血时苍白表现可能不典型,但仍可通过甲床等部位判断。
二、出血相关症状
(一)皮肤黏膜出血
可表现为瘀点、瘀斑,儿童皮肤相对娇嫩,更容易出现瘀点、瘀斑,且由于活动较多,碰撞后更易出现;老年人血管弹性差,轻微外力作用也可能导致皮肤黏膜出血形成瘀点、瘀斑。不同生活方式人群中,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发生皮肤黏膜出血的风险更高,如一些患有心血管疾病长期服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的人群。
(二)鼻出血、牙龈出血
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儿童可能因好奇挖鼻等行为诱发鼻出血;老年人血管脆性增加,更容易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有血液系统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时,鼻出血、牙龈出血更易反复发生且较难止住。
(三)内脏出血
严重血液病可能导致内脏出血,如消化道出血可表现为呕血、黑便;泌尿系统出血可出现血尿等。不同年龄人群内脏出血的表现有所不同,儿童消化道出血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呕吐物带血或黑便;老年人消化道出血可能症状不典型,仅表现为乏力、头晕等贫血加重表现。有肝脏病史、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人群发生内脏出血的风险增加。
三、发热相关症状
(一)感染相关发热
血液病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受影响,容易发生感染,从而出现发热。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感染发热的概率相对较高;老年人免疫功能衰退,感染后发热可能不典型,体温升高不明显,但感染风险更高。长期住院、接受化疗等治疗的血液病患者,由于住院环境中病原体接触机会多以及化疗导致免疫抑制,更容易出现感染发热。
(二)肿瘤性发热
部分血液病如白血病等可能出现肿瘤性发热,一般为低热或中等度发热,无明显感染灶。不同年龄的白血病患者均可能出现肿瘤性发热,儿童白血病患者肿瘤性发热可能与白血病细胞增殖旺盛导致机体代谢增高有关;老年人白血病患者肿瘤性发热机制可能与白血病细胞释放内源性致热原等有关。
四、浸润相关症状
(一)肝脾淋巴结肿大
各年龄段均可出现,儿童白血病患者肝脾淋巴结肿大较为常见,可能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外观;老年人淋巴瘤患者肝脾淋巴结肿大相对多见。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化学毒物等生活方式的人群,发生血液病并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的风险增加。
(二)骨骼关节疼痛
儿童白血病患者常出现骨骼关节疼痛,可能与白血病细胞浸润骨髓及骨膜有关,影响儿童的活动和正常生活;成年人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患者也可出现骨骼关节疼痛,疼痛部位多在胸骨、四肢骨等部位。有放射性物质接触史、长期服用某些特殊药物等病史的人群,骨骼关节疼痛的发生风险可能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