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症状因出血速度、出血量等不同而异,有呕血与黑便表现,还有出血引起的头晕、乏力、心慌、心悸、晕厥、休克等全身症状,不同病因有不同伴随症状,不同年龄人群症状有差异,女性需考虑特殊时期影响,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及有相关病史人群是高危人群,出现症状需及时就医
一、呕血与黑便
呕血:如果胃内出血量较多且出血速度较快,血液会经口腔呕出。呕血的颜色可因出血情况而异,若出血速度快、量多,血液在胃内停留时间短,呕出的血多呈鲜红色;若出血速度较慢,血液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血红蛋白与胃酸作用后,呕出的血可呈咖啡渣样。例如,一些消化性溃疡引起的急性胃出血,可能会出现呕血症状,当溃疡侵蚀较大血管时,就可能导致较大量的呕血。
黑便:这是胃出血较为特征性的表现之一。血液在肠道内被消化液分解,血红蛋白中的铁与肠道内的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铁,使大便呈黑色,且粪便性状黏稠,形似柏油,故又称为柏油样便。一般来说,上消化道出血量超过50毫升时,就可能出现黑便。比如胃溃疡患者如果发生胃出血,往往会有黑便的表现。
二、出血引起的全身症状
头晕、乏力:由于失血导致机体血容量减少,脑部供血不足以及身体缺氧等原因,患者会出现头晕、乏力的症状。如果是慢性少量胃出血,患者可能会逐渐出现这些表现,且在活动后症状可能会加重。例如,一些患有萎缩性胃炎且伴有胃出血的患者,可能会长期有头晕、乏力感,影响日常活动。
心慌、心悸:失血会使心脏代偿性加快跳动以维持血液循环,患者可感觉心慌、心悸。当出血量较多时,这种症状会比较明显。比如急性大量胃出血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心慌、心悸,甚至可能伴有胸闷等不适。
晕厥、休克:如果胃出血量大且未能及时得到控制,患者可能会出现晕厥,严重时可导致休克。休克时患者会表现出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等症状。例如,短时间内胃出血量超过1000毫升时,就可能引发休克,这是非常危急的情况,需要立即进行抢救。
三、不同病因相关的伴随症状
消化性溃疡引起的胃出血:患者多有长期的上腹部疼痛病史,疼痛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如十二指肠溃疡多表现为空腹疼痛,进食后缓解;胃溃疡多表现为进食后疼痛,一段时间后缓解。在出血前,疼痛可能会加重,出血后疼痛可暂时缓解。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的胃出血:常见于肝硬化患者,患者多有肝硬化的相关表现,如肝掌、蜘蛛痣、脾大、腹水等。出血前可能有腹胀、乏力等肝硬化代偿期表现加重,出血时往往出血量较大,病情较为凶险。
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引起的胃出血:多有明确的诱因,如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大量饮酒、严重创伤、大手术等。患者可能在原发病的基础上突然出现呕血和黑便等胃出血症状。
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胃出血的症状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儿童胃出血相对较少见,多与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等因素有关,症状可能不典型,除了可能出现黑便、呕血外,还可能伴有哭闹、拒食等表现;老年患者由于机体代偿能力较差,即使出血量不是特别大,也可能较快出现头晕、乏力、休克等严重全身症状,且老年患者多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会使病情更加复杂。女性胃出血在症状表现上与男性一般无明显差异,但需要考虑特殊生理时期如孕期、经期等对病情的影响,孕期胃出血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一定影响,需要特别关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大量饮酒、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更容易发生胃出血,出现相应症状的风险较高。有胃溃疡、肝硬化等病史的人群属于胃出血的高危人群,一旦出现上述相关症状,应高度警惕胃出血的可能,需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