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晚期都有什么症状
多发性骨髓瘤晚期有多种常见症状,包括骨骼相关的骨痛、病理性骨折;贫血相关的乏力、面色苍白;肾功能损害的尿量异常、肾功能指标异常;感染相关的发热、反复感染;高钙血症的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还有出血倾向、消瘦恶病质等。
一、骨骼相关症状
骨痛:是多发性骨髓瘤晚期常见症状之一,多为腰骶、胸骨、肋骨疼痛。这是因为骨髓瘤细胞浸润骨骼,破坏骨组织,导致骨痛发生。在老年患者中,可能因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易被忽视,但多发性骨髓瘤相关骨痛具有进行性加重的特点,疼痛程度可能逐渐加剧,影响患者的活动和生活质量。
病理性骨折:由于骨髓瘤细胞破坏骨质,使骨骼强度降低,患者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如日常活动、咳嗽等)就可能发生病理性骨折,常见于肋骨、脊柱、骨盆等部位。对于有长期多发性骨髓瘤病史的患者,更易出现病理性骨折情况,骨折会进一步限制患者的活动能力,导致生活自理困难等问题。
二、贫血相关症状
乏力:晚期患者常出现严重贫血,血红蛋白降低,携氧能力下降,组织器官供氧不足,导致患者感到乏力,活动耐力明显下降。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患者,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且随着病情进展,乏力症状会逐渐加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和心理状态。
面色苍白:由于贫血,面部皮肤黏膜色泽变淡,呈现苍白状态。这是贫血在体表的直观表现,可通过观察患者面色来初步判断贫血程度,但需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明确。
三、肾功能损害相关表现
尿量异常:晚期多发性骨髓瘤可导致肾功能损害,出现蛋白尿,进而影响肾脏的浓缩功能等,患者可能出现尿量增多或减少的情况。如果肾脏受损严重,还可能出现少尿甚至无尿等情况。对于有长期多发性骨髓瘤病史且出现肾功能损害的患者,需要密切关注尿量变化,因为尿量异常是肾功能进一步恶化的重要信号。
血肌酐升高等肾功能指标异常:通过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血肌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等肾功能指标异常。这是由于骨髓瘤细胞分泌的一些物质等损伤肾脏组织,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随着病情进展,肾功能损害会逐渐加重,严重时可发展为肾衰竭。
四、感染相关表现
发热:晚期患者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感染,感染可导致发热。感染部位多样,如肺部、泌尿系统等。由于患者自身抵抗力差,感染不易控制,发热可能反复出现。对于老年患者或本身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相关的发热可能更难处理,且易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
反复感染:由于骨髓瘤细胞抑制正常免疫细胞的功能,患者的免疫防御机制受损,容易反复发生各种感染,如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皮肤感染等。反复感染会进一步消耗患者的体力,加重病情,形成恶性循环。
五、高钙血症相关表现
恶心、呕吐:血钙升高可影响胃肠道功能,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患者可能进食减少,营养状况进一步恶化。对于老年患者,本身胃肠道功能可能就相对较弱,高钙血症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可能会更明显,需要特别关注患者的饮食和营养状况。
意识障碍:严重高钙血症时,可能会出现意识障碍,如嗜睡、烦躁不安甚至昏迷等情况。这是因为高血钙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需要及时处理高钙血症以避免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
六、其他症状
出血倾向:晚期患者可能出现出血倾向,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这与骨髓瘤细胞影响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以及凝血因子异常等有关。对于有出血倾向的患者,需要注意避免外伤,防止出血加重,同时要密切观察出血情况,必要时进行相应的止血处理。
消瘦、恶病质:患者由于肿瘤消耗、食欲不振等多种因素,可出现明显消瘦,甚至恶病质状态,表现为极度消瘦、无力、精神萎靡等。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患者,到了晚期都可能出现这种恶病质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