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患者血常规会出现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红细胞及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异常。白细胞总数可增多或减少,分类可有原始及幼稚细胞增多;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因骨髓造血受抑等常降低且可伴形态改变;血小板常减少且功能可能异常,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有相关症状者应及时查血常规并进一步检查确诊,儿童白血病需家长密切关注其身体状况及时就医。
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异常
1.白细胞总数异常
增多:白血病患者常出现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多,部分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可高达$100×10^9/L$以上。例如,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约有一半的患者初诊时白细胞计数升高。其机制主要是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内大量增殖并释放到外周血中。不同类型的白血病白细胞总数增多的程度有所差异,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白细胞总数往往显著增高,可达到$(100-600)×10^9/L$。
减少:也有部分白血病患者白细胞总数减少,可低于$1.0×10^9/L$。这是因为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内过度增殖,抑制了正常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导致正常白细胞生成减少。例如,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患者就常常表现为白细胞总数降低。
2.白细胞分类异常
原始及幼稚细胞增多:这是白血病血常规检查的重要特征之一。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涂片上,常可见到数量不等的原始粒细胞、原始单核细胞或原始淋巴细胞等幼稚细胞。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可占白细胞总数的30%以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则可见原始粒细胞等幼稚髓系细胞明显增多。而在慢性白血病中,也会出现相应成熟度较低的细胞比例增高,例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可见中性中幼、晚幼及杆状核粒细胞明显增多。
二、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异常
1.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浓度降低
白血病患者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正常红细胞生成减少,同时可能存在出血等情况,导致红细胞及血红蛋白降低,出现贫血表现。多数白血病患者就诊时即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血红蛋白可低于正常参考值下限,如成人血红蛋白低于$110g/L$(女性)或$120g/L$(男性)。例如,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约80%的患儿会出现贫血,血红蛋白多在$60-90g/L$之间。贫血的程度与白血病的类型、病情进展等因素有关,一般病情越重,贫血往往越严重。
红细胞形态改变:部分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形态可出现异常,如出现异形红细胞、靶形红细胞等,但这并非白血病血常规异常的特异性表现,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三、血小板计数异常
1.血小板计数减少
白血病患者常伴有血小板计数减少,这是因为白血病细胞浸润骨髓,抑制了巨核细胞的正常增殖和血小板的生成。血小板计数可低于$100×10^9/L$,严重时可低于$20×10^9/L$。例如,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血小板减少往往较为明显,且易发生出血倾向。血小板减少会增加患者出血的风险,如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严重时可出现颅内出血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血小板功能异常:除了数量减少外,白血病患者的血小板功能也可能存在异常,即使血小板计数不是特别低,也可能出现出血不易止住等情况。这与白血病细胞释放的一些物质影响血小板的正常功能有关。
不同年龄、性别的白血病患者血常规异常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但总体遵循上述白细胞、红细胞及血红蛋白、血小板的异常变化规律。对于有白血病相关症状(如发热、贫血、出血等)的人群,应及时进行血常规检查,一旦发现血常规有上述异常,需进一步进行骨髓穿刺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对于儿童白血病患者,由于其造血系统发育特点,血常规异常可能更易被忽视,家长应密切关注儿童的身体状况,如出现不明原因的面色苍白、皮肤瘀斑、发热等,应及时就医检查血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