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可升高、正常或降低,分类中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有不同变化且出现原始及幼稚细胞是重要特征;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贫血致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减少,血小板计数常减少致出血倾向增加,血常规是初步筛查手段,怀疑白血病需进一步做骨髓穿刺等明确诊断及分型。
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1.白细胞总数: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可升高、正常或降低。多数患者白细胞总数增多,可达\(10\times10^{9}/L\)以上,甚至可高达\(100\times10^{9}/L\)以上(高白细胞性白血病);部分患者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低者可低于\(1.0\times10^{9}/L\)。意义在于白细胞数量的异常变化是白血病的常见表现之一,通过白细胞总数的监测可以初步提示白血病的可能。不同年龄人群白细胞正常范围有所差异,儿童白细胞正常范围相对较宽,成人白细胞正常范围一般在\(4-10\times10^{9}/L\)。对于有白血病相关症状的儿童,若白细胞总数明显异常需高度警惕;对于有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化学毒物等)的成年人,白细胞总数异常更应重视排查白血病。
2.白细胞分类:
中性粒细胞:在急性白血病中,中性粒细胞比例常降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时,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且以成熟中性粒细胞为主。中性粒细胞的变化反映了白血病细胞对正常造血细胞分化和发育的影响,不同类型白血病中性粒细胞的变化特点不同。例如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性粒细胞比例多降低,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升高。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在淋巴细胞白血病中会明显增多,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淋巴细胞比例可增高,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淋巴细胞显著增多且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年龄对淋巴细胞比例有影响,儿童淋巴细胞比例相对较高,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水平,所以在评估白血病患者淋巴细胞分类时需结合年龄因素。
原始及幼稚细胞:外周血中出现原始细胞和幼稚细胞是白血病的重要特征之一。例如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涂片常可见到数量不等的原始粒细胞、原始淋巴细胞或原始单核细胞等。对于有白血病可疑症状的患者,发现外周血存在原始及幼稚细胞需高度怀疑白血病,进一步进行骨髓穿刺等检查明确诊断。
二、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及血小板计数
1.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多数白血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表现为红细胞计数减少、血红蛋白浓度降低。贫血程度可轻可重,轻度贫血时红细胞计数可能在\(3\times10^{12}/L\)左右,血红蛋白浓度在\(100g/L\)左右;重度贫血时红细胞计数可低于\(1.5\times10^{12}/L\),血红蛋白浓度可低于\(50g/L\)。不同年龄人群贫血的判断标准略有不同,儿童贫血的诊断标准与成人有所差异。对于白血病患儿,贫血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需密切关注血红蛋白浓度变化;对于成年白血病患者,贫血会导致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需要根据贫血程度采取相应的支持治疗措施。
2.血小板计数: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计数常减少,可低于\(100\times10^{9}/L\),严重时可低于\(20\times10^{9}/L\)。血小板减少会导致患者出血倾向增加,如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严重时可出现内脏出血等危及生命的情况。不同年龄白血病患者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意义相似,但在儿童中,由于其活动相对较多,更容易出现出血相关的意外情况,需要特别注意防护。对于血小板明显减少的白血病患者,需采取预防出血的措施,如避免剧烈运动、保持鼻腔湿润等。
血常规检查只是白血病诊断的初步筛查手段,一旦血常规发现异常怀疑白血病,还需要进一步进行骨髓穿刺、骨髓活检、染色体检查、基因检测等明确诊断及分型,以便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