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潴留是膀胱内尿液无法正常排出致膀胱过度充盈的病理状态,按病因分为机械性和动力性梗阻。其典型症状有急性下腹部胀痛、排尿困难及慢性尿频等,诊断通过体格、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上,急性尿潴留需紧急导尿或间歇性导尿,慢性则需药物或手术治疗。特殊人群如老年男性、女性、糖尿病患者及儿童患者,各有不同注意事项。生活方式上,建议调整饮食、排尿习惯及进行运动康复。尿潴留易引发尿路感染、肾功能损害及膀胱破裂等并发症,治疗需个体化,患者应积极配合,特殊人群需加强监测护理。
一、尿潴留的定义与病理机制
尿潴留是指膀胱内尿液无法正常排出,导致膀胱过度充盈的病理状态。根据病因可分为机械性梗阻(如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和动力性梗阻(如神经源性膀胱、麻醉后膀胱收缩功能障碍)。
1.机械性梗阻
常见于中老年男性,因前列腺体积增大压迫尿道,导致尿液排出受阻。此外,尿道结石、肿瘤或先天性畸形也可能引发机械性梗阻。此类患者需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明确梗阻部位及程度。
2.动力性梗阻
多见于神经系统疾病(如脊髓损伤、糖尿病神经病变)或药物副作用(如抗胆碱能药物)。此类患者膀胱收缩功能减弱,即使尿道通畅,尿液也无法有效排出。需通过尿动力学检查评估膀胱功能。
二、尿潴留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1.典型症状
急性尿潴留表现为突发下腹部胀痛、排尿困难,甚至无法自主排尿;慢性尿潴留则可能表现为尿频、尿不尽感,夜间需多次起床排尿。
2.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触诊下腹部可发现膨隆膀胱,叩诊呈浊音。
(2)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可排除感染,肾功能检查评估尿液潴留对肾脏的影响。
(3)影像学检查:超声可测量膀胱残余尿量(正常<50ml),CT或MRI用于明确梗阻部位。
三、尿潴留的治疗策略
1.急性尿潴留的紧急处理
(1)导尿术:通过尿管引流尿液,缓解膀胱压力。需注意无菌操作,避免尿路感染。
(2)间歇性导尿:适用于长期无法自主排尿的患者,需定期更换尿管,减少感染风险。
2.慢性尿潴留的长期管理
(1)药物治疗: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可缓解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梗阻;抗胆碱酯酶药(如新斯的明)可改善神经源性膀胱的收缩功能。
(2)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可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尿道狭窄患者可行尿道扩张或重建术。
四、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老年男性
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尿潴留的主要病因,需定期监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排除前列腺癌可能。手术前需评估心肺功能,避免麻醉风险。
2.女性患者
产后或盆腔手术后的女性可能因盆底肌肉松弛导致尿潴留,需进行盆底康复训练(如凯格尔运动)。
3.糖尿病患者
长期高血糖可能引发神经病变,导致膀胱收缩功能减弱。需严格控制血糖,定期筛查神经功能。
4.儿童患者
先天性尿道畸形是儿童尿潴留的常见病因,需通过超声或造影明确诊断。手术治疗需谨慎,避免影响泌尿系统发育。
五、生活方式调整与预防
1.饮食建议
减少咖啡因和酒精摄入,避免刺激膀胱;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预防便秘导致的腹压增高。
2.排尿习惯
定时排尿(每2~3小时一次),避免憋尿;排尿时采取放松姿势(如身体前倾),促进尿液排出。
3.运动与康复
盆底肌肉训练可增强膀胱控制能力;前列腺增生患者可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改善血液循环。
六、尿潴留的并发症与风险
1.尿路感染
尿液潴留为细菌繁殖提供条件,需定期监测尿常规,必要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肾功能损害
长期尿潴留可导致肾积水,需通过超声或肾功能检查评估肾脏功能。
3.膀胱破裂
急性尿潴留未及时处理可能导致膀胱压力过高,引发膀胱破裂,需紧急手术修复。
尿潴留的治疗需根据病因、年龄和基础疾病制定个体化方案。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检查,避免自行用药或延误治疗。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儿童、糖尿病患者),需加强监测和护理,预防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