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按细胞来源和成熟程度分为髓系白血病(包括急性髓系白血病和慢性髓系白血病)和淋巴细胞白血病(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按病情急缓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不同类型白血病在细胞起源、分型表现、预后及不同年龄患者治疗等方面各有特点,如急性白血病起病急、病情发展快,慢性白血病起病缓、进展相对慢等
一、按细胞来源和成熟程度分类
1.髓系白血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起源于髓系造血干细胞或祖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其特征是骨髓中原始粒细胞等髓系细胞大量增殖,抑制正常造血。根据FAB分型可分为M0(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M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以早幼粒细胞异常增生为特点,常伴有染色体t(15;17)异常)、M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6(急性红白血病)、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等。不同亚型在骨髓象、外周血象等表现上有差异,且预后可能不同。例如,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通过应用维甲酸等治疗手段,预后有了较大改善,但不同年龄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可能不同,儿童患者可能对化疗耐受性相对较好,但也需关注化疗相关的副作用,如骨髓抑制等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慢性髓系白血病(CML):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增殖性疾病,其特征性的细胞遗传学异常是费城染色体(Ph染色体),即t(9;22),形成BCR-ABL融合基因。临床上分为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慢性期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或仅有乏力、盗汗、体重减轻等非特异性表现;加速期和急变期则会出现病情进展的相关表现,如贫血、出血、感染等加重。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在治疗选择上有差异,儿童CML相对较少见,治疗方案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需要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以及药物对其的影响。
2.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起源于淋巴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根据免疫表型可分为B细胞型和T细胞型ALL。B细胞型ALL又可进一步分为前B细胞型、普通型、成熟B细胞型等;T细胞型ALL则根据不同的T细胞分化阶段进行分类。ALL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约占儿童白血病的70%-80%,儿童ALL的治疗方案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对化疗的反应相对较好,但长期生存可能面临化疗相关的远期副作用,如第二肿瘤的发生风险增加等,需要密切监测。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一种成熟B淋巴细胞克隆增殖性肿瘤,多见于中老年人群,男性多于女性。患者常有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表现,病情进展缓慢,部分患者可能长期无症状,而部分患者会出现进行性淋巴细胞增多、贫血、血小板减少等。对于老年CLL患者,治疗需要更加谨慎,考虑其身体状况和器官功能,选择相对温和的治疗方案,避免过度治疗带来的不良影响。
二、按病情急缓分类
1.急性白血病
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骨髓和外周血中以原始和早期幼稚细胞为主,如急性髓系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短时间内可出现严重的贫血、出血、感染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预后极差,患者生存期短。不同年龄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由于身体的储备功能不同,对感染等并发症的耐受能力不同,例如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感染时可能表现不典型,需要密切观察体温、感染灶等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问题。
2.慢性白血病
起病缓慢,病情进展相对较缓,骨髓和外周血中以较成熟的细胞为主,如慢性髓系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疾病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较轻,随着病情进展才逐渐出现相关表现,如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可能持续数年,然后进入加速期和急变期,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程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对于慢性白血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需要长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如合理安排饮食、休息等,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舒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