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早期可出现疲劳乏力(因代谢功能受损致能量生成利用异常,各人群均可出现,不良生活方式者易提前)、食欲减退(因胆汁分泌异常影响脂肪消化,儿童可致生长受影响,高油高脂饮食者易凸显)、右上腹不适(因肝脏肿大牵拉包膜,女性特殊生理阶段易被忽视)、黄疸(因胆红素代谢障碍致皮肤巩膜发黄等,新生儿需重视,成人可由病毒性肝炎等引起)、肝区疼痛(因病变刺激包膜或炎症波及组织,年龄大感知弱仍需关注)、恶心呕吐(因影响胃肠消化及毒素刺激,儿童代偿弱需排查)、体重减轻(因代谢紊乱及食欲减退致营养吸收利用障碍,各年龄段可现)、皮肤瘙痒(因胆红素升或胆汁淤积致代谢产物沉积刺激,老年人易忽视)、尿液颜色改变(因胆红素代谢异常致尿液加深,儿童易察觉成人易晚发现)、凝血功能异常表现(因合成凝血因子减少致出血不易止,特殊人群需警惕)。
一、疲劳乏力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当肝脏发生病变早期,其代谢功能受损,能量产生不足,会使患者常感疲劳乏力,即使经过充分休息也难以缓解,这是由于肝脏代谢过程中所需的酶等物质功能异常,影响了能量的正常生成与利用,不同年龄、生活方式人群均可能出现,长期熬夜、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人群更易因肝脏负担加重而提前出现该症状。
二、食欲减退
肝脏参与胆汁的分泌,肝病早期胆汁分泌量减少或胆汁成分异常,会影响脂肪的消化,进而导致患者食欲减退,表现为对食物缺乏兴趣,食量明显减少。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因食欲差出现生长发育受影响,而长期高油高脂饮食人群本身肝脏负担重,更易在肝病早期凸显食欲减退症状。
三、右上腹不适
肝脏位于人体右上腹,肝病早期肝脏可能出现肿大,牵拉周围的肝包膜,从而引起右上腹隐痛、胀痛或闷痛等不适感觉,这种不适可能会在劳累后加重,不同性别人群发病机制相似,但女性在孕期等特殊生理阶段若肝脏有病变,右上腹不适可能被忽视或表现不典型。
四、黄疸
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发生障碍时,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就会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发黄,尿液颜色加深如浓茶色等。新生儿若出现肝病早期黄疸需高度重视,可能与先天性肝脏代谢酶发育不完善等因素相关,而成人黄疸可能由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等引起。
五、肝区疼痛
除了右上腹不适,部分肝病早期患者会出现较为明显的肝区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刺痛、隐痛或胀痛等,这是因为肝脏病变导致肝包膜受刺激,或者炎症波及周围组织,年龄较大人群身体敏感度相对降低,可能对疼痛感知不如年轻人敏锐,但仍需及时关注。
六、恶心呕吐
肝病早期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同时肝脏病变产生的毒素等会刺激胃肠道,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尤其在进食油腻食物后更易诱发,儿童若出现反复恶心呕吐且排除消化系统常见病因时,需排查肝脏是否有病变,因其肝脏代偿能力相对较弱,肝病影响更易凸显。
七、体重减轻
肝脏病变导致代谢功能紊乱,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出现障碍,同时患者食欲减退进一步影响营养摄入,会使体重逐渐减轻,无论是年轻人因不良生活习惯引发肝病还是老年人本身肝脏功能衰退出现早期病变,都可能出现体重不明原因下降情况。
八、皮肤瘙痒
血液中胆红素升高或肝脏病变导致胆汁淤积时,会使胆汁酸等代谢产物在皮肤沉积,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皮肤瘙痒,老年人皮肤本身较为干燥,出现皮肤瘙痒时更易忽视与肝病的关联,需综合判断。
九、尿液颜色改变
如前文所述,肝病早期胆红素代谢异常,尿液中胆红素含量增加,会使尿液颜色加深,呈浓茶色或酱油色等,不同年龄段人群尿液颜色变化可能被观察到的频率不同,儿童尿液颜色变化相对易被家长察觉,成人可能因日常饮水等因素干扰而较晚发现。
十、凝血功能异常表现
肝脏能合成多种凝血因子,肝病早期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会出现凝血功能异常表现,如鼻出血、牙龈出血不易止住等,孕妇等特殊人群若出现此类情况需警惕肝病可能,因其身体处于特殊生理状态,凝血功能变化更需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