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相关指标包括白细胞、红细胞及血红蛋白、血小板相关指标。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因年龄而异,白血病时可显著异常,白细胞分类中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比例有异常,还会出现原始和幼稚细胞;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正常范围因年龄有别,白血病常致贫血使二者降低;血小板计数正常范围为(100-300)×10/L,白血病常伴血小板减少致出血风险增加,不同年龄白血病患者相关指标异常表现及影响不同,需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
一、白细胞相关指标
1.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范围:成人(4-10)×10/L,儿童(5-12)×10/L,婴儿(10-20)×10/L。白血病患者白细胞计数可显著异常,有的明显增高,可达数万甚至数十万×10/L,也有的可正常或减低。例如,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大多增高,部分患者可表现为白细胞增多性白血病;而慢性白血病患者白细胞计数常明显增高,可达很高水平。对于儿童白血病患者,需密切关注其白细胞计数变化,因为过高的白细胞计数可能会增加肿瘤溶解综合征等并发症的风险,婴儿白血病患者同样如此,需结合具体病情评估。
2.白细胞分类:
中性粒细胞:正常占比约50%-70%。白血病时,如急性髓系白血病部分亚型可能出现中性粒细胞比例异常,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早期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明显。对于不同年龄的白血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的异常变化意义有所不同,儿童白血病患者中性粒细胞异常可能影响其免疫功能,增加感染风险,需根据具体分类情况综合判断病情。
淋巴细胞:正常占比约20%-40%。淋巴细胞白血病时淋巴细胞比例显著增高,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以成熟淋巴细胞增多为主。在老年白血病患者中,淋巴细胞比例异常可能与机体免疫功能衰退等因素相关,需结合整体病情评估预后等情况。
原始细胞和幼稚细胞:正常外周血中不应出现原始细胞和幼稚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可出现大量原始细胞和幼稚细胞,这是白血病细胞异常增殖的表现。例如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中原始细胞≥20%即可诊断,外周血也可检测到相应原始和幼稚细胞,不同类型白血病原始和幼稚细胞的形态等有差异,对于儿童白血病患者,发现原始幼稚细胞需高度警惕白血病可能,及时进行进一步检查确诊。
二、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相关指标
1.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范围:成年男性(4.0-5.5)×1012/L,成年女性(3.5-5.0)×1012/L,儿童(3.5-5.0)×1012/L,婴儿(4.0-5.3)×1012/L。白血病患者常出现贫血,表现为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降低。不同年龄白血病患者贫血表现有所不同,儿童白血病患者贫血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婴儿白血病患者贫血会影响其各器官功能发育,需及时评估贫血程度,如血红蛋白低于60g/L属于重度贫血,需要考虑输血等支持治疗等措施。
2.血红蛋白(Hb):
正常范围:成年男性120-160g/L,成年女性110-150g/L,儿童110-160g/L,婴儿110-140g/L。白血病导致的贫血使血红蛋白降低,根据血红蛋白水平可分为轻度(Hb90-120g/L)、中度(Hb60-90g/L)、重度(Hb30-60g/L)、极重度(Hb<30g/L)贫血。对于老年白血病患者,贫血可能加重其心肺等器官的负担,导致心慌、气短等症状加重,需根据贫血程度采取相应的支持治疗,如补充造血原料等,但要考虑老年患者的耐受性等因素。
三、血小板相关指标
1.血小板计数(PLT):
正常范围:(100-300)×10/L。白血病患者常伴有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可导致出血风险增加。儿童白血病患者血小板减少时,皮肤黏膜易出现紫癜、瘀斑,鼻腔、牙龈等部位易出血;老年白血病患者血小板减少则可能导致重要脏器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如颅内出血等,需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当血小板低于20×10/L时,出血风险极高,需采取积极的止血措施及提升血小板的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