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查可初步筛查白血病,白血病在血常规检查中有白细胞数量及分类、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方面的典型指标表现,血常规异常怀疑白血病时需进一步做骨髓穿刺等检查,不同人群血常规发现白血病相关异常时各有注意事项,儿童要及时就医配合,成年人要积极配合检查并注意相关生活方式,老年人要关注身体耐受性及基础疾病对诊疗的影响。
一、血常规检查对白血病的初步筛查价值
血常规检查是可以对白血病进行初步筛查的。在血常规检查中,常见的相关指标有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以及白细胞分类等。例如,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可能会出现明显异常,有的患者白细胞会异常增高,有的则可能降低;同时,还可能伴有红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的异常,比如红细胞计数减少可能提示贫血,血小板计数减少可能导致出血倾向等。不过,血常规检查只是初步的筛查手段,不能仅凭血常规检查就确诊白血病,因为一些其他的血液疾病或感染等情况也可能导致血常规指标出现类似的异常改变。
二、白血病在血常规检查中的典型指标表现
1.白细胞方面
白细胞数量异常: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可增高、正常或减低。慢性白血病患者通常会有白细胞显著增高的情况,比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常明显增高,可达(100-300)×10/L。
白细胞分类异常: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分类中会出现异常的原始和幼稚细胞。例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可见大量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可见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等异常髓系细胞增多。
2.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方面
多数白血病患者会出现红细胞计数减少和血红蛋白降低的情况,表现为贫血,这是因为白血病细胞浸润骨髓,影响了正常造血,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不同类型和病程阶段的白血病患者贫血的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一般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3.血小板方面
白血病患者常伴有血小板计数的异常,多数患者血小板计数减少,部分患者也可能出现血小板计数增高的情况,但这种增高往往是病理性的。血小板减少会使患者容易出现出血倾向,如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而血小板计数增高时,也可能存在凝血功能异常等问题。
三、血常规检查异常后进一步的诊断流程
当血常规检查发现异常怀疑白血病时,需要进一步进行骨髓穿刺检查。骨髓穿刺是诊断白血病的重要依据,通过骨髓穿刺可以观察骨髓中原始细胞和幼稚细胞的比例等情况。一般来说,骨髓中原始细胞和幼稚细胞的比例≥20%通常考虑为急性白血病;对于慢性白血病的诊断,也需要结合骨髓穿刺结果以及其他相关检查来综合判断。此外,还可能需要进行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检查,以明确白血病的具体类型和预后等情况,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四、不同人群血常规检查发现白血病相关异常时的注意事项
1.儿童人群
儿童如果血常规检查出现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指标异常怀疑白血病,家长应保持冷静,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血液科就诊。儿童在就医过程中要注意配合医生的检查,因为儿童可能会对骨髓穿刺等检查有一定的恐惧,家长要给予安抚和鼓励。同时,要向医生详细提供孩子的病史,比如是否有发热、感染等情况,以便医生综合判断。
2.成年人群
成年人发现血常规异常怀疑白血病时,要注意避免过度紧张,但也不能掉以轻心。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骨髓穿刺等。在等待检查结果的过程中,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因为血常规异常可能导致出血或感染风险增加。同时,要如实向医生告知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如是否有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苯及其衍生物等)的情况,因为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是白血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3.老年人群
老年人血常规检查发现异常怀疑白血病时,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在进一步检查和治疗过程中需要更加关注身体的耐受性。在进行骨髓穿刺等检查时,要密切观察老年人的身体反应。同时,要注意老年人可能存在的基础疾病对白血病诊断和治疗的影响,比如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制定诊疗方案时要综合考虑这些基础疾病的情况,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