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可按细胞来源和成熟程度分为髓系白血病(包括急性髓系白血病和慢性髓系白血病)和淋巴系白血病(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还可按病情急缓及白血病细胞分化程度分为急性白血病(起病急,骨髓及外周血主要是原始及早期幼稚细胞,有贫血、出血、感染等表现)和慢性白血病(起病缓慢,骨髓及外周血主要是成熟和较成熟细胞,早期可能无症状,随病情进展出现相应表现)。不同类型白血病在发病机制、好发人群、临床表现及生活方式注意事项等方面各有特点,如急性髓系白血病与染色体异常和基因突变相关,慢性髓系白血病有费城染色体改变,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较常见,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主要发生在成人等,且不同患者需根据自身情况注意生活方式调整和规范治疗监测。
一、按细胞来源和成熟程度分类
1.髓系白血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髓系造血干/祖细胞恶性疾病。其特点是骨髓中原始及幼稚髓系细胞大量增殖,抑制正常造血。研究显示,AML的发生与多种染色体异常和基因突变相关,如t(8;21)、inv(16)等染色体易位,以及NPM1、FLT3等基因的突变。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儿童和成人发病率有所差异,一般来说,随着年龄增长,发病风险有上升趋势,男性和女性在总体发病率上无显著的性别特异性差异,但某些特定亚型可能有不同表现。生活方式方面,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苯及其衍生物)、放射性物质等可能增加患AML的风险,有相关职业暴露史的人群需特别注意定期进行血液相关检查。
慢性髓系白血病(CML):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增殖性疾病,其特征性的遗传学改变是费城染色体(Ph染色体),即9号染色体和22号染色体易位,形成BCR-ABL融合基因。CML在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以中年人群多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生活方式对CML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但规范治疗和定期监测对于控制病情非常重要,患者需要遵循医嘱按时进行药物治疗和相关检查。
2.淋巴系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淋巴细胞系祖细胞恶变所致的急性白血病。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约占儿童急性白血病的70%左右,成人也可发病,但发病率低于儿童。ALL的发病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有关,如某些病毒感染可能与ALL的发生有一定关联。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药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女性患者在治疗后可能需要关注生育相关的问题,男性患者同样需要注意长期治疗对身体各方面的影响。生活方式方面,儿童患者的营养状况对病情恢复有一定影响,需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一种进展缓慢的B淋巴细胞增殖性肿瘤,主要发生在成人,尤其是50岁以上的人群,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CLL的发病与年龄增长密切相关,随着年龄增加,发病风险逐渐升高。患者生活方式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和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在疾病进展过程中,需要定期评估病情,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二、按病情急缓及白血病细胞分化程度分类
1.急性白血病
起病急,骨髓及外周血中主要是原始及早期幼稚细胞。病情发展迅速,如不及时治疗,患者往往在数月内危及生命。急性白血病包括上述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其临床表现主要有贫血(如面色苍白、乏力等)、出血(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感染(发热等)等症状。不同类型的急性白血病在具体临床表现上可能有一些细微差异,但总体都以正常造血受抑制的相关表现为主。对于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由于其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的风险更高,需要特别注意隔离和防护,女性儿童患者在未来生育方面可能需要提前咨询医生相关的注意事项。
2.慢性白血病
起病缓慢,骨髓及外周血中主要是成熟和较成熟的细胞。病情进展相对缓慢,病程可长达数年。慢性白血病包括慢性髓系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出现乏力、消瘦、脾大等表现。慢性白血病患者的生活方式调整对于病情控制有一定帮助,例如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在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期间,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有助于药物更好地发挥作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在病情稳定期可以适当进行一些温和的运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身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