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鼻血可分为普通流鼻血和白血病引起的流鼻血,普通流鼻血多为单侧、可简单止血、部位常见于鼻中隔前下方易出血区、无全身症状、血常规无异常、骨髓象正常,各年龄段均可发生,诱因多为环境等局部或全身因素;白血病引起的流鼻血常双侧反复、量多难止、伴全身症状如发热贫血等、血常规有明显异常、骨髓象有大量异常白血病细胞,各年龄可发病,诱因与遗传等因素有关,出现反复鼻出血或伴其他异常表现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一、出血表现特点
1.普通流鼻血:多为单侧鼻腔出血,出血量可多可少,一般可通过自行按压鼻翼、局部冷敷等简单方法止血,出血通常能较快停止,且出血部位常见于鼻中隔前下方的易出血区,出血原因常与鼻腔局部黏膜干燥、创伤(如挖鼻等)、鼻炎等因素有关,单次出血一般不伴有其他全身系统性表现。例如,因天气干燥导致鼻腔黏膜干燥破裂引起的流鼻血,往往出血量不大,通过局部处理即可止血。
2.白血病引起的流鼻血:常为双侧鼻腔反复出血,出血量往往较多且较难止住,出血可能反复发生。这是因为白血病患者骨髓中异常增殖的白细胞抑制了正常血小板的生成,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凝血功能出现障碍。同时,白血病患者还可能伴有其他全身症状,如发热、贫血、皮肤瘀点瘀斑等。比如,白血病患儿可能除了流鼻血外,还会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发热等表现,发热多为低热或中等度热,可持续或反复出现。
二、伴随症状
1.普通流鼻血:一般仅有鼻腔出血相关表现,如鼻腔干燥感、轻微鼻部不适等,无明显全身其他系统的异常表现。
2.白血病引起的流鼻血:除了鼻出血外,常伴有全身其他系统的症状。贫血相关表现较为常见,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头晕、心慌等,这是由于白血病导致正常红细胞生成减少;感染相关表现,患者可能反复出现发热,体温可高可低,同时可能伴有咽痛、咳嗽、尿频、尿急等感染部位的相应症状,因为白血病患者免疫力低下,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还可能有肝、脾、淋巴结肿大等表现,部分患者可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摸到肿大的淋巴结。例如,成年白血病患者可能在就诊时除了流鼻血外,还能发现肝脾肿大,通过影像学检查可辅助判断。
三、实验室检查差异
1.血常规
普通流鼻血:血常规一般无明显异常,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等通常在正常范围内。
白血病引起的流鼻血:血常规检查会有明显异常,常见白细胞计数异常增高或减低,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血红蛋白浓度降低等。例如,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可显著升高,可达(10~100)×10/L,也有部分患者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低;血小板计数往往低于100×10/L,严重时可低于20×10/L;血红蛋白浓度常低于正常范围,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2.骨髓穿刺检查
普通流鼻血:骨髓穿刺检查结果无异常,骨髓象正常,各系造血细胞比例、形态等均无白血病相关的异常改变。
白血病引起的流鼻血:骨髓穿刺是诊断白血病的重要依据。骨髓象中会出现大量异常增生的白血病细胞,正常造血细胞受抑制。例如,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中原始粒细胞和早幼粒细胞等髓系白血病细胞比例明显增高,可超过30%;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中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比例显著增多,可达到25%以上。
四、发病年龄及诱因方面
1.发病年龄
普通流鼻血: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儿童因鼻腔黏膜娇嫩、易受损伤等原因相对更常见,成年人也可因各种鼻腔局部因素或全身因素偶尔出现流鼻血。
白血病引起的流鼻血:各年龄阶段均可发病,但不同类型白血病好发年龄有一定差异。例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多见于中年以上人群。
2.诱因
普通流鼻血:常见诱因有环境因素(如空气干燥)、局部创伤(如挖鼻、用力擤鼻等)、鼻部炎症(如鼻炎、鼻窦炎)、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等)等。比如,在秋冬季节,空气湿度低,鼻腔黏膜容易干燥破裂导致流鼻血;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佳时,也可能引发流鼻血。
白血病引起的流鼻血:目前确切诱因尚不十分明确,但可能与遗传因素、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苯及其衍生物等)、放射性物质暴露、病毒感染等有关。例如,长期接触苯的人群患白血病的风险相对增高,而白血病患者可能因疾病本身出现流鼻血症状。
如果出现反复鼻出血或鼻出血伴有上述其他异常表现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以明确病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