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想吐的常见原因包括内耳疾病(如梅尼埃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神经系统疾病(如后循环缺血、前庭性偏头痛)、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低血糖、颈椎病);伴随耳鸣、听力下降等提示内耳疾病等;就医时机为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严重症状时,检查包括耳部、神经系统、全身检查;儿童、孕妇、老年人有各自特殊情况,儿童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并发内耳功能紊乱有关,孕妇与孕期因素及疾病有关,老年人需警惕心脑血管疾病等,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治疗。
一、常见原因及机制
(一)内耳疾病
1.梅尼埃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内耳膜迷路积水有关,典型表现为发作性眩晕、耳鸣、耳闷胀感及恶心、呕吐等。研究显示,梅尼埃病患者内淋巴产生和吸收失衡,导致膜迷路积水,刺激内耳感受器,进而引发头晕伴想吐症状,多发生于中青年人,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异,长期高盐饮食、精神压力大等生活方式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2.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由于耳石脱落至半规管内,当头位变化时,刺激半规管感受器,引起强烈的眩晕,常伴恶心、呕吐,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尤其是有头部外伤、耳部手术史等病史者,生活中头部突然运动可能诱发。
(二)神经系统疾病
1.后循环缺血:后循环主要供应脑干、小脑等部位,当发生缺血时,可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常见于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血管粥样硬化是主要病因,生活中血压波动、血液黏稠度增高等因素可诱发。
2.前庭性偏头痛:与偏头痛相关,同时伴有前庭功能紊乱表现,如头晕、恶心、呕吐等,有偏头痛家族史者易患,女性发病率相对较高,劳累、睡眠不足、某些食物(如巧克力、红酒等)可能诱发。
(三)全身性疾病
1.高血压:血压突然升高时,可导致脑血管痉挛,引起头晕,同时刺激胃肠道,出现恶心、呕吐,多见于有高血压病史且血压控制不佳者,长期高钠饮食、精神紧张等生活方式可加重病情。
2.低血糖:多见于糖尿病患者用药不当、空腹运动过度等情况,血糖过低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多汗、心慌等症状,好发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使用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者。
3.颈椎病:颈椎病变压迫椎动脉,导致脑供血不足,引起头晕,同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常见于长期伏案工作、低头玩手机等人群,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有颈椎外伤或退变病史者易发病。
二、伴随症状及意义
(一)伴耳鸣、听力下降
多提示内耳疾病,如梅尼埃病、突发性耳聋等,梅尼埃病除耳鸣、听力下降外,眩晕发作有一定周期性;突发性耳聋常突然发生听力下降,伴耳鸣、头晕、恶心等。
(二)伴头痛
若为前庭性偏头痛,常伴偏头痛特点的头痛;后循环缺血也可能伴头痛,尤其是枕部或顶枕部疼痛;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可伴头痛,多为胀痛。
(三)伴视物旋转
常见于内耳疾病及后循环缺血等,内耳疾病如BPPV发作时视物旋转明显,后循环缺血时也可出现视物旋转感。
(四)伴意识障碍
提示病情较重,可能为后循环缺血累及脑干等重要部位,或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需立即就医。
三、就医建议及检查
(一)就医时机
1.头晕想吐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头痛剧烈、意识障碍、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2.对于老年人,即使症状较轻,但有基础疾病者,也应及时就诊,排查严重疾病。
(二)检查项目
1.耳部检查:包括耳镜检查、听力学检查(如纯音测听、前庭功能检查等),以明确是否为内耳疾病引起。
2.神经系统检查:如头颅CT或MRI,可排查脑部病变;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可评估脑血管血流情况。
3.全身检查:如测量血压、血糖、血脂,做心电图等,以排查全身性疾病导致的头晕想吐。
四、特殊人群情况
(一)儿童
儿童想吐头晕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并发内耳功能紊乱有关,如病毒性感冒后出现头晕、恶心,多因病毒累及内耳感受器,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精神状态、有无发热等,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儿童期应注意避免头部外伤,预防耳部感染等。
(二)孕妇
孕妇想吐头晕可能与孕期激素变化、血容量增加、体位改变等有关,也需排查妊娠期高血压、贫血等疾病。孕妇出现该症状时应注意休息,避免突然起身等引起体位性低血压,若症状严重需就医,排查相关疾病,孕期用药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检查和治疗。
(三)老年人
老年人想吐头晕更需警惕心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心肌缺血等,老年人多有基础疾病,病情变化较快,应定期体检,控制基础疾病,出现头晕想吐症状时要及时就医,详细告知医生既往病史、用药情况等,以便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