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红细胞及血红蛋白、血小板指标在白血病患者中有异常表现及意义;外周血涂片可见原始及幼稚细胞提示白血病;骨髓穿刺检查中骨髓增生程度、原始及幼稚细胞比例、细胞化学染色对白血病诊断分型有重要意义;儿童和老年白血病患者看化验单时需结合各自特点考虑年龄等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来准确判断病情。
一、血常规检查相关指标及意义
1.白细胞(WBC):
正常范围:成人(4-10)×10/L,儿童(5-12)×10/L,婴儿(10-20)×10/L。白血病患者白细胞数量常异常,可增高或降低。例如急性白血病时,白细胞计数可增高、正常或减低;慢性白血病多有白细胞显著增高。
意义: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变化能反映骨髓造血功能及疾病状态,白血病患者由于骨髓中异常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会影响白细胞的生成和功能,导致数量异常。
2.红细胞(RBC)及血红蛋白(Hb):
正常范围:男性RBC(4.0-5.5)×1012/L,Hb120-160g/L;女性RBC(3.5-5.0)×1012/L,Hb110-150g/L;儿童RBC(4.0-5.3)×1012/L,Hb110-160g/L。白血病患者常出现贫血,表现为RBC和Hb降低。
意义:红细胞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白血病患者因骨髓被白血病细胞浸润,正常造血受抑制,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从而出现贫血相关表现,通过RBC和Hb检测可评估贫血程度及疾病对造血功能的影响。
3.血小板(PLT):
正常范围:(100-300)×10/L。白血病患者血小板常减少,可导致出血倾向,如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
意义:血小板参与止血过程,白血病细胞浸润骨髓抑制巨核细胞生成血小板,导致血小板数量下降,影响机体止血功能,通过PLT检测能了解患者出血风险。
二、外周血涂片检查
1.原始及幼稚细胞:
正常外周血涂片无原始及幼稚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涂片可见数量不等的原始及幼稚细胞,这是白血病的重要特征之一。例如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涂片可找到原始粒细胞等幼稚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可找到原始淋巴细胞等。
意义:外周血涂片发现原始及幼稚细胞高度提示白血病,通过观察这些细胞的形态等特征还可初步判断白血病的类型,为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三、骨髓穿刺检查相关指标
1.骨髓增生程度:
正常骨髓增生程度为增生活跃。白血病患者骨髓增生多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也有少数呈增生减低。例如急性白血病时骨髓多为极度活跃,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也常明显活跃。
意义:骨髓增生程度反映骨髓造血细胞的增殖状态,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导致骨髓增生异常,通过骨髓增生程度可辅助判断白血病的类型及病情严重程度。
2.原始及幼稚细胞比例:
正常骨髓中原始及幼稚细胞比例极低。白血病患者骨髓中原始及幼稚细胞比例显著增高,如急性白血病时原始及幼稚细胞比例常≥20%(FAB分型标准),慢性白血病也有相应阶段的幼稚细胞比例异常增高。
意义:原始及幼稚细胞比例是诊断白血病的关键指标,超过一定比例即可明确白血病的诊断,不同类型白血病原始及幼稚细胞的形态等特征也有差异,有助于进一步分型。
3.细胞化学染色:
常用的有过氧化物酶(POX)、苏丹黑B(SB)、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糖原(PAS)、非特异性酯酶(NSE)等染色。例如POX染色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时原始粒细胞呈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原始淋巴细胞呈阴性;PAS染色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原始淋巴细胞呈阳性反应等。
意义:细胞化学染色有助于白血病的分型诊断,通过不同染色对白血病细胞的特异性反应,可区分急性髓系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不同类型白血病,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参考。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白血病患者:儿童白血病患者在看化验单时,由于儿童自身生理特点,骨髓穿刺等操作可能对儿童心理和身体有一定影响,医护人员应给予更多安抚和关怀,在解读化验单时要结合儿童生长发育阶段的正常指标范围进行准确判断,因为儿童不同年龄阶段血常规等指标正常范围有差异,要充分考虑儿童年龄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以便更精准地诊断和治疗儿童白血病。
2.老年白血病患者:老年白血病患者身体机能下降,骨髓造血功能可能本身就有一定减退,在看化验单时要综合考虑老年人生理状态,如老年人贫血可能还与其他慢性疾病相关,在分析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指标时要排除其他因素干扰,同时骨髓穿刺等检查对老年人身体创伤的耐受程度需关注,解读化验单时要更全面地结合老年人整体健康状况来判断白血病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