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的检查包括血液检查(血常规观察血细胞数量及形态,血涂片观察血细胞形态和比例助于初步诊断和分型)、骨髓检查(骨髓穿刺了解血细胞生成情况判断白血病细胞比例和类型,骨髓活检用于穿刺结果不明或怀疑骨髓纤维化等情况)、细胞化学染色鉴别白血病类型、免疫学检查确定免疫表型助于精确分型和选治疗方案、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染色体异常,基因检测发现基因突变用于诊断分型和靶向治疗)、其他检查(影像学检查了解器官受累情况,脑脊液检查用于怀疑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特殊人群中,儿童做有创检查要谨慎减少痛苦,结果解读结合生理特点并关注药物对生长发育影响;老年人需评估身体状况选合适检查和治疗方案;孕妇检查要考虑对胎儿影响,避免用有潜在危害的检查方法,治疗兼顾母婴健康。
一、血液检查
1.血常规:是白血病检查的基础项目。主要观察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的数量及形态。白血病患者常出现白细胞异常,可能表现为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或降低,同时可能伴有幼稚白细胞。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可能下降,导致贫血,患者可能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血小板数量减少会影响凝血功能,导致患者容易出现出血倾向,如皮肤瘀斑、鼻出血等。
2.血涂片:通过对血液涂片进行显微镜检查,能更清晰地观察血细胞的形态和比例。可以发现白血病细胞的特征性形态,对于白血病的初步诊断和分型有重要意义。例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淋巴细胞形态与正常淋巴细胞有明显差异,通过血涂片可以发现其大小、核仁等特征的改变。
二、骨髓检查
1.骨髓穿刺:是诊断白血病的关键检查。一般选择髂骨或胸骨等部位进行穿刺,抽取骨髓液进行检查。通过骨髓穿刺可以了解骨髓中各种血细胞的生成情况,判断白血病细胞的比例和类型。不同类型的白血病在骨髓中的表现不同,如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骨髓中原始粒细胞明显增多。
2.骨髓活检:对于一些骨髓穿刺结果不明确或怀疑骨髓纤维化等情况时,需要进行骨髓活检。骨髓活检可以提供更完整的骨髓组织结构信息,有助于准确判断白血病的病情和预后。
三、细胞化学染色
用于进一步鉴别白血病的类型。不同类型的白血病细胞具有不同的细胞化学特性,通过细胞化学染色可以检测白血病细胞内的酶、糖原等物质的含量和分布情况。例如,过氧化物酶染色可以区分急性髓系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的过氧化物酶染色通常为阳性,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为阴性。
四、免疫学检查
通过检测白血病细胞表面的抗原,确定白血病的免疫表型。这有助于白血病的精确分型和治疗方案的选择。例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可以进一步分为不同的亚型,如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通过免疫学检查可以明确区分这些亚型,从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五、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
1.染色体核型分析:可以检测白血病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某些特定的染色体异常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例如,费城染色体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特征性染色体异常,其存在提示患者的治疗方案和预后与其他类型白血病有所不同。
2.基因检测:能够发现白血病相关的基因突变。这些基因突变不仅有助于白血病的诊断和分型,还可以为靶向治疗提供依据。例如,检测到FLT3基因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可能适合使用针对该基因突变的靶向药物进行治疗。
六、其他检查
1.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可以帮助了解白血病是否侵犯到骨骼、胸部、腹部等部位的器官。例如,白血病细胞可能浸润骨骼,导致骨痛,通过X线或CT检查可以发现骨骼的病变。
2.脑脊液检查:对于怀疑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白血病患者,需要进行脑脊液检查。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检查其中是否存在白血病细胞。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较为常见,及时发现并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在进行骨髓穿刺等有创检查时,需要更加谨慎操作,尽量减少患儿的痛苦。同时,儿童白血病的类型和治疗反应与成人有所不同,检查结果的解读需要结合儿童的生理特点。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药物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2.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身体耐受性较差。在进行检查和治疗时,需要充分评估其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和治疗方案。例如,对于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骨髓穿刺的老年人,可以综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和治疗决策。
3.孕妇:孕妇在进行白血病检查时,需要考虑检查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避免使用对胎儿有潜在危害的检查方法,如放射性影像学检查。在必须进行相关检查时,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确保胎儿的安全。同时,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兼顾孕妇和胎儿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