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大具有多种常见症状,包括压迫相关的消化道症状、呼吸困难,贫血相关的面色苍白、乏力,出血相关的鼻出血、皮肤瘀点瘀斑等,不同病因引起的脾大症状特点有差异,感染性脾大中病毒感染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致脾大伴发热等,细菌感染如伤寒致脾大伴持续发热等;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脾大中白血病致脾大伴贫血等,恶性淋巴瘤致脾大伴无痛性淋巴结肿大等;肝硬化引起的脾大由门静脉高压致脾静脉回流受阻,伴肝硬化及脾功能亢进相关症状。
一、脾大的常见症状
(一)压迫相关症状
1.消化道症状:脾大可能压迫胃肠道,导致患者出现食欲减退、腹胀等症状。例如,因脾脏增大占据腹腔空间,对胃等消化器官产生机械性压迫,影响正常的消化功能,使得患者进食后感觉饱胀不适,食欲下降。这种情况在各类原因引起的脾大患者中较为常见,尤其在肝硬化导致脾大的患者中更为明显,长期的肝硬化会逐渐发展导致脾大,进而引发消化道的一系列不适表现。
2.呼吸困难:当脾大较为严重时,可能会向上压迫膈肌,影响肺部的正常扩张,从而引起呼吸困难。特别是对于一些急性脾大的患者,脾脏迅速增大,对周围组织器官的压迫更为明显,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就出现较为明显的呼吸困难症状。比如某些血液系统疾病突发引起脾大时,患者可能会感觉呼吸急促,活动后症状加重。
(二)贫血相关症状
1.面色苍白:脾大可能会导致脾功能亢进,破坏过多的血细胞,如红细胞等,从而引起贫血。贫血时,由于血红蛋白减少,面色会呈现苍白的表现。不同年龄的患者可能表现程度有所差异,儿童可能更容易出现面色苍白且伴有精神不振等情况,这是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贫血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弱。例如地中海贫血患者常伴有脾大,进而出现面色苍白等贫血表现。
2.乏力:贫血导致氧气运输能力下降,身体各组织器官供氧不足,患者会感到乏力。无论是何种原因引起的脾大导致的贫血,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乏力症状。成年人可能表现为日常活动耐力下降,稍微活动就感觉疲惫;老年人则可能在原本就有的基础疾病上,乏力症状更加明显,因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本身有所减退,贫血带来的影响更为突出。
(三)出血相关症状
1.鼻出血:脾功能亢进时,血小板可能会被破坏过多,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凝血功能出现障碍,从而容易引起鼻出血。在一些血液系统疾病导致脾大的患者中,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脾大时,鼻出血较为常见。不同年龄段的患者都可能发生,儿童鼻出血相对较为频繁,且可能与玩耍时的磕碰等因素叠加,但根本原因还是脾大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导致的凝血异常。
2.皮肤瘀点、瘀斑:由于血小板减少,皮肤黏膜容易出现出血点、瘀斑。这是因为血小板在止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数量减少时,皮肤受到轻微碰撞等就容易出现瘀点、瘀斑。对于有脾大的患者,尤其是长期脾大导致脾功能亢进较严重的患者,皮肤瘀点、瘀斑会比较常见。在老年人中,皮肤本身相对脆弱,出现瘀点、瘀斑后恢复较慢,需要更加注意防护,避免外伤等情况加重出血表现。
二、不同病因引起脾大的症状特点差异
(一)感染性脾大
1.病毒感染: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引起的脾大,患者除了有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等表现外,脾大较为常见,且可能伴有肝大。儿童和青少年相对更容易感染相关病毒,发病时除了上述典型的全身症状外,脾大引起的不适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活动,比如出现左上腹隐痛等情况。
2.细菌感染:伤寒引起的脾大,患者会有持续发热、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状等。发热可持续数周,体温呈阶梯式上升,脾大一般在病程第1-2周出现,质地相对柔软。对于儿童伤寒患者,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但脾大也是需要关注的体征之一,需要及时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
(二)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脾大
1.白血病:急性白血病患者常出现脾大,同时伴有贫血、发热、出血等症状。儿童急性白血病相对较多见,脾大可能较为明显,并且可能伴有胸骨压痛等表现。由于儿童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白血病引起的脾大可能会对其身体发育和正常生活产生较大影响,需要尽早进行规范治疗。
2.恶性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都可能出现脾大,患者可能有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同时伴有发热、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不同年龄的患者症状表现有所差异,老年人患恶性淋巴瘤时,脾大可能会导致腹胀等消化道症状更为突出,需要综合评估病情进行治疗。
(三)肝硬化引起的脾大
肝硬化患者的脾大通常是由于门静脉高压导致脾静脉回流受阻,脾脏淤血肿大。患者除了有肝硬化的表现如肝功能减退(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门静脉高压表现(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外,脾大引起的血液系统改变如脾功能亢进导致的血细胞减少相关症状也较为明显。在老年人肝硬化患者中,由于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概率较高,脾大相关症状可能会相互影响,加重患者的不适,需要在治疗肝硬化的同时关注脾大带来的并发症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