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且分布于特定部位,黄骨髓主要由脂肪构成,特殊情况可转化为红骨髓;骨髓具造血和免疫功能,造血功能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表现且特殊情况可代偿,免疫功能通过相关免疫细胞前体细胞发挥作用;骨髓在血液系统疾病诊断中重要,可用于白血病、贫血性疾病等诊断,还是治疗某些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遗传性疾病的骨髓移植的重要手段,供者选择需考虑HLA配型等且不同年龄患者有不同情况。
一、骨髓的定义
骨髓是存在于骨松质腔隙和长骨骨髓腔内的柔软组织,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黄骨髓主要由脂肪组织构成,正常情况下黄骨髓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功能。
(一)红骨髓
1.分布与构成:红骨髓主要分布于扁骨、不规则骨和长骨骨骺端的松质骨内,由造血组织和血窦构成。造血组织中有多种造血干细胞等,能分化产生各种血细胞。例如,在儿童时期,全身骨髓腔均为红骨髓,随着年龄增长,部分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替代转化为黄骨髓,但在一些扁骨、不规则骨及长骨骨骺端仍持续存在红骨髓以维持造血功能。
2.造血功能:红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可以分化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各种血细胞。例如,红细胞的前体细胞在红骨髓中经过一系列分化发育过程,最终成为成熟的红细胞进入血液循环,发挥携带氧气的功能;白细胞前体细胞可分化为不同种类的白细胞,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参与机体的免疫防御等功能;血小板前体细胞则分化为血小板,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黄骨髓
1.分布与构成:黄骨髓主要存在于长骨骨髓腔的中央部分,由大量脂肪细胞聚集而成,其中血窦相对较少。
2.转化与功能:在机体严重失血或贫血等造血需求增加的情况下,黄骨髓可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功能。例如,当人体大量失血时,黄骨髓中的脂肪组织被逐渐替代,造血干细胞重新增殖分化,产生各种血细胞以满足机体的造血需求。
二、骨髓的生理功能
(一)造血功能
1.对不同年龄段的影响
儿童时期:儿童时期全身大部分骨髓为红骨髓,造血功能活跃,能够满足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对血细胞不断增加的需求。例如,儿童处于快速生长阶段,对红细胞的需求增加,红骨髓通过不断产生红细胞来维持血液中红细胞数量的稳定,以保证氧气的运输。
成年时期:成年后部分红骨髓转化为黄骨髓,但仍有部分红骨髓持续造血,维持正常生理状态下血细胞的更新。如白细胞每天都有一定的凋亡和新生,红骨髓不断产生新的白细胞补充到外周血中,以维持机体的免疫功能。
2.特殊情况下的造血代偿:当机体出现慢性贫血等情况时,黄骨髓可转化为红骨髓,扩大造血部位和增加造血细胞数量。例如,长期慢性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的造血代偿机制被激活,黄骨髓逐渐转化为红骨髓,参与造血的骨髓范围扩大,以生产更多的红细胞来纠正贫血状态。
(二)免疫功能
骨髓中存在多种免疫细胞前体细胞,例如造血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单核-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可以参与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过程。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单核-巨噬细胞可以吞噬和清除病原体等异物;在特异性免疫中,单核-巨噬细胞可以处理和呈递抗原,参与免疫应答的启动和调节。例如,当机体受到细菌感染时,骨髓中的单核-巨噬细胞前体细胞会加速分化为单核-巨噬细胞,迁移到感染部位,发挥吞噬和杀灭细菌的作用。
三、骨髓相关的临床意义
(一)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
1.白血病:通过骨髓穿刺检查骨髓中的细胞形态、数量和比例等情况来诊断白血病。例如,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骨髓中会出现大量异常增生的原始细胞和幼稚细胞,与正常骨髓细胞的形态和比例有明显差异。医生可以根据骨髓穿刺结果来明确白血病的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贫血性疾病:对于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贫血性疾病,骨髓检查可以帮助明确病因。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骨髓增生往往低下,造血细胞减少,通过骨髓检查可以与其他类型的贫血相鉴别。例如,缺铁性贫血患者的骨髓中可观察到铁粒幼细胞减少等特征性改变,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二)骨髓移植
1.适用疾病:骨髓移植是治疗一些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某些遗传性疾病(如重型地中海贫血等)的重要手段。例如,对于高危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在缓解期进行异基因骨髓移植可以重建患者的造血和免疫功能,提高治愈率。
2.供者选择:骨髓移植的供者可以是同胞兄弟姐妹、无关供者等。在选择供者时,需要进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等检查,以确保移植的成功率和减少移植后的排斥反应。例如,HLA配型相合程度越高,移植后发生排斥反应的风险越低,移植的预后越好。同时,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供者的选择和移植后的护理等也有所不同。儿童患者由于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在骨髓移植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其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的恢复等问题,护理上要更加注重营养支持和预防感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