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胃病有一般性症状和不同类型及特殊人群的症状特点。一般性症状包括疼痛(部位性质、影响因素)、消化不良相关表现(饱胀感、嗳气)、反酸、恶心呕吐;不同类型胃病如慢性胃炎有非特异性及自身免疫性胃炎的特殊表现,胃溃疡有疼痛及出血等特点,十二指肠溃疡有空腹痛等及穿孔表现,胃下垂有餐后等加重表现;特殊人群中儿童症状不典型、老人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孕妇因激素等易胃部不适且用药需谨慎。
一、常见胃病的一般性症状
(一)疼痛
1.部位与性质:不同类型胃病疼痛部位有差异,如胃溃疡疼痛多在剑突下正中或偏左,呈隐痛、钝痛、胀痛或烧灼样痛;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常发生在空腹时,位于上腹部偏右,疼痛性质可为钝痛、胀痛或剧痛等,部分人还会有饥饿感样痛。疼痛发作有一定规律性,胃溃疡多在进食后半小时-1小时出现疼痛,至下次餐前缓解;十二指肠溃疡则常于进食后缓解,疼痛有节律性,可在夜间痛醒。
2.影响因素:精神紧张、饮食不规律(如过饱、空腹)、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过酸食物)等可诱发或加重疼痛。对于儿童,饮食不规律、食用过多零食等可能影响胃肠功能引发胃部不适疼痛;女性在生理期前后,激素变化可能对胃部神经敏感度有影响,使胃部疼痛感受不同。
(二)消化不良相关表现
1.饱胀感:患者常自觉上腹部胀满,进食少量食物就有饱腹感,尤其是患有慢性胃炎、胃下垂等胃病时较为常见。例如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受损,消化功能下降,容易出现餐后饱胀。老年人胃肠蠕动功能本身减弱,若有胃病,饱胀感可能更明显;儿童若饮食无节制,一次性进食过多,也可能出现胃部饱胀,但需区分是单纯饮食问题还是胃病导致。
2.嗳气:胃内气体增多,通过食管排出体外,表现为打嗝。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等胃病容易导致嗳气现象,部分人还可能伴有反酸。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的人,更容易出现嗳气等消化不良表现;女性怀孕后,由于激素变化和子宫增大对胃部的压迫,也可能出现嗳气等胃部不适。
(三)反酸
胃内酸性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导致胸骨后有灼烧感,同时口中有酸味。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反酸症状较为典型,此外,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也可能伴随反酸。老年人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减退,更容易发生反酸;有吸烟、饮酒习惯的人,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都会刺激胃酸分泌,增加反酸发生的几率;肥胖人群由于腹部压力较高,也容易出现反酸现象。
(四)恶心呕吐
一些较严重的胃病可能引起恶心,严重时可出现呕吐。比如幽门梗阻时,呕吐症状较为明显,呕吐物常为宿食,有酸臭味。儿童出现恶心呕吐时需特别注意,可能是由于饮食不洁、腹部着凉等引起,但也不能排除胃部疾病的可能,如急性胃炎等;孕妇在怀孕早期的孕吐反应部分也与胃部不适有关,但需区分正常妊娠反应和胃部疾病导致的呕吐。
二、不同类型胃病的特殊症状表现
(一)慢性胃炎
1.非特异性表现:多数患者无明显特异性症状,仅表现为上述一般性消化不良症状,如不同程度的上腹隐痛、饱胀、嗳气、反酸等,症状时轻时重,反复发作。长期患有慢性胃炎的患者,由于消化功能长期受影响,可能会出现体重减轻、营养不良等情况,尤其是老年人,本身营养吸收能力较弱,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有长期精神压力大的人群,如长期处于紧张工作状态的上班族,慢性胃炎的症状可能更容易加重。
2.特殊类型慢性胃炎:如自身免疫性胃炎,除了上述一般症状外,还可能出现贫血相关表现,因为自身免疫攻击胃内壁细胞,影响维生素B的吸收,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出现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
(二)胃溃疡
1.疼痛特点:除了前面提到的进食后疼痛的规律性外,疼痛还可能在夜间痛,疼痛程度相对较明显,部分患者疼痛可放射至背部等部位。胃溃疡患者如果发生出血,可能出现黑便,严重出血时可出现呕血等症状。老年人患胃溃疡时,疼痛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而且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有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的人群,由于药物对胃黏膜的损伤,更容易引发胃溃疡,需特别注意观察胃部症状。
(三)十二指肠溃疡
1.疼痛特点:疼痛多在空腹时发作,进食后缓解,有“空腹痛”的特点,部分患者疼痛还可能在夜间1-3点左右发作,疼痛性质多样。如果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穿孔,会出现突发的剧烈腹痛,呈刀割样,迅速波及全腹等严重表现。青少年患十二指肠溃疡可能与学习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等因素有关;男性由于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患十二指肠溃疡的几率相对可能略高于女性。
(四)胃下垂
1.症状表现:患者除了有腹胀、腹痛、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外,还可能在餐后、久站或劳累后症状加重,平卧时症状可减轻。胃下垂患者由于胃部位置异常,消化功能受影响,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等情况,而且体型消瘦的人群相对更容易发生胃下垂,因为消瘦者腹部肌肉力量较弱,对胃部的支撑作用较差。
三、特殊人群胃病症状特点
(一)儿童
1.症状表现特点:儿童胃病症状往往不典型,可能主要表现为哭闹、拒食、呕吐、腹痛部位不确切等。比如儿童急性胃炎,可能因饮食不洁、感染等引起,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腹痛,腹痛可位于脐周,程度不一;而儿童慢性胃炎可能表现为反复的上腹部不适、食欲差等。由于儿童不能准确表达自身感受,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的饮食、精神状态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2.特殊注意事项:儿童用药需特别谨慎,应避免使用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而且儿童胃部疾病多与饮食因素关系密切,要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过多的零食等。
(二)老年人
1.症状表现特点:老年人胃病症状常不典型,可能以消化不良、食欲减退、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为主,容易被忽视或误认为是衰老的正常表现。例如老年人胃溃疡,疼痛可能不明显,而以黑便、贫血等并发症为首要表现。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胃黏膜修复能力下降,患胃病后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密切关注。
2.特殊注意事项:老年人应定期进行胃部相关检查,如胃镜等,及时发现胃部病变。在饮食上要注意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避免食用过硬、过冷、过热的食物,同时要注意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因为这些疾病可能影响胃部血液循环等,加重胃部不适。
(三)孕妇
1.症状表现特点:孕妇在孕期由于激素变化和子宫增大对胃部的压迫,容易出现胃部不适,如恶心、呕吐(早孕反应)、反酸、饱胀等症状。部分孕妇可能会出现妊娠期胃食管反流病,症状相对较为明显,影响孕妇的生活质量。
2.特殊注意事项:孕妇胃部不适时,一般不建议随意使用药物治疗,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来缓解,如少食多餐,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睡前不要进食等。如果症状严重影响孕妇的营养摄入和生活,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进行对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