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可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和生活习惯不良、药物因素等引起的。
1.幽门螺杆菌感染
该菌具有螺旋形结构及鞭毛,能在胃内强酸性环境下生存。其通过产生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中和菌体周围胃酸,营造有利于自身生存的微环境。它还可凭借鞭毛运动穿过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层,与胃黏膜上皮细胞紧密接触,通过分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空泡毒素等,损伤胃黏膜上皮细胞,引发炎症反应。
2.饮食和生活习惯不良
高浓度的盐分会直接损伤胃黏膜,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屏障。同时,高盐环境有利于幽门螺杆菌的生存和繁殖,间接加重胃黏膜损伤。有调查表明,喜好腌制食品等高盐食物的人群,慢性胃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长期酗酒可直接刺激和损伤胃黏膜,使胃黏膜的通透性增加,导致氢离子反渗,进一步损伤胃黏膜细胞,引发炎症。
3.药物因素
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这类药物会抑制胃黏膜合成前列腺素,而前列腺素对胃黏膜具有保护作用,可维持胃黏膜的血液循环、促进黏液和碳酸氢盐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