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可能会嗜睡,与神经递质失衡、身体的能量储备代偿、心理层面的逃避与退缩等有关。
1.神经递质失衡
抑郁症患者体内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水平异常,这些物质不仅调控情绪,还参与睡眠-觉醒周期的调节。5-羟色胺不足会降低大脑的警觉性,导致身体更易陷入嗜睡状态;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减少会削弱神经系统的兴奋传导,使人白天也难以维持清醒,表现为持续的困倦感。
2.身体的能量储备代偿
长期抑郁会使身体处于慢性应激状态,能量消耗加快,同时伴随食欲下降、营养吸收不足,导致体能持续透支。嗜睡是身体的一种保护性代偿机制,通过延长睡眠减少能量消耗,试图弥补能量缺口,但这种睡眠多为浅眠或片段化睡眠,醒来后仍会感到疲惫。
3.心理层面的逃避与退缩
抑郁症患者常因兴趣减退、自我评价低而对现实活动产生抵触,嗜睡成为一种无意识的逃避方式。通过睡眠隔绝外界刺激,可暂时缓解内心的痛苦、焦虑或无价值感,这种行为模式会逐渐强化,导致清醒时间缩短,进一步加剧社会功能的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