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和急性肠胃炎的区别为定义、症状表现、病程等。
1.定义
慢性肠胃炎是胃黏膜和肠黏膜的慢性炎症,病情呈慢性、反复性发作,可能由急性肠胃炎未彻底治愈、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不良饮食习惯、自身免疫等因素引起。
急性肠胃炎是胃肠黏膜的急性炎症,通常因进食不洁食物、生冷食物或刺激性食物,感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所致,起病较急。
2.症状表现
慢性肠胃炎症状相对较轻且持续时间长,一般有长期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的情况,大便可呈糊状或稀便,病情严重时可伴有消瘦、乏力、贫血等全身症状。
急性肠胃炎起病急骤,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呕吐物通常为胃内容物,腹泻频繁,大便多为水样便,可伴有发热、头痛、肌肉痛等全身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
3.病程
慢性肠胃炎病程较长,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病情容易反复,治疗周期也相对较长,需要患者长期坚持治疗和调养。
急性肠胃炎病程较短,通常在数天至一周内可恢复,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症状可迅速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