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源性抑郁症是一种由内部生物学因素主导引起的抑郁症类型,其发病机制与大脑内部的神经递质失衡等生物学改变密切相关。
5-羟色胺在调节情绪、睡眠、食欲等多种生理功能中起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内源性抑郁症患者脑内5-羟色胺水平降低,例如通过对患者脑脊液中5-羟吲哚乙酸(5-HIAA,5-羟色胺的代谢产物)的检测,发现其浓度低于正常人群,这提示5-羟色胺能神经元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内源性抑郁症的发生有关。去甲肾上腺素也参与情绪调节等功能。内源性抑郁症患者脑内去甲肾上腺素更新率降低,其相关的代谢产物水平也会出现异常,这表明去甲肾上腺素系统功能失调可能是内源性抑郁症发病的重要生物学基础之一。
患者常常整天处于沮丧、悲观的情绪状态中,这种情绪低落并非由特定的外界事件引起,而是具有持续性。例如,患者可能从早到晚都感觉心情压抑,难以自行摆脱这种低落情绪。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负面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来改善抑郁症状。例如,引导患者认识到自己不合理的认知观念,如过度概括、灾难化等,并帮助患者学习应对负面情绪和情境的有效行为策略,从而缓解抑郁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