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型胃炎(自身免疫性胃炎)和B型胃炎(多灶萎缩性胃炎)的区别为定义与病因、临床表现和病变部位等。
1.定义与病因
A型胃炎又称自身免疫性胃炎,是一种由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胃炎。患者体内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胃壁细胞,导致胃壁细胞受损,进而影响胃酸和内因子的分泌。这种胃炎通常与遗传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比如桥本甲状腺炎等患者患A型胃炎的几率可能增加。
B型胃炎即多灶萎缩性胃炎,主要病因是幽门螺杆菌(Hp)感染,这种细菌可在胃内长期生存,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屏障。此外,长期大量饮酒、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不良生活方式和用药习惯也可能诱发B型胃炎。
2.临床表现
A型胃炎由于内因子分泌减少,会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从而导致巨幼细胞贫血,患者可能出现乏力、头晕、心慌等贫血症状。同时,胃酸分泌减少,可引起消化不良,表现为上腹部饱胀、食欲不振等。
B型胃炎主要症状为上腹部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钝痛等,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反酸、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疼痛通常无明显规律,与进食关系不密切。
3.病变部位
A型胃炎主要累及胃体和胃底部,这些部位的胃壁细胞受损严重,导致胃酸和内因子分泌显著减少。
B型胃炎病变部位主要在胃窦部,幽门螺杆菌感染通常首先侵犯胃窦黏膜。